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韵律特征

2023-01-11 06:1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韵律特征》,欢迎阅读!
古典舞,韵律,中国,特征

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韵律特征

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韵律特征

“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韵味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完美体现。中国古典舞融合了中华舞蹈文化神韵的精华,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世纪80年代,由李正一、唐满城两位古典舞老教授整理、创建的古典舞“身韵”课,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新理论,为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根据唐满城教授对身韵的论述,“身韵”从字面上解释,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韵”字包含着“韵律、韵味、意韵、神韵、气韵"等含义。一切内涵的气韵、呼吸、意念、神采都可以称之为韵。“身韵"则是“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的同义语,通过身韵的训练可以达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目的。古典舞演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技术技巧,还须具备古典舞的身法与韵律的表现方法。因此,掌握好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韵律特征是古典舞演员必备的素质。

古典舞身韵的韵律特征表现在许多方面,我归纳、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第一、人体的造型及动作规律讲究“拧、倾、圆、曲"的基本形态和势态,通过身体各部分的互相拧倾错位,形成不同角度配合后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造型,以及各种大小圆曲线的充分运用,使动作柔和自然、没有棱角、流动自如圆润;身韵中动作轨迹多以划圆形为主,人体的任何运动路线都应呈现出圆或圆弧的走向,强调以腰为轴的“平圆、立圆、八字圆”运动路线;而身韵的“形、神、劲、律"四大核心中的“形"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唐满城教授的《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一文中对其也有较全面的阐述。身韵之“形”,一是指“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轨迹;二是指动作呈现“拧倾圆曲”的外部形态特征。一切能够看得见的动作形态和过程都可以称为是形,它的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就“形"而言,通过对传统艺术审美特征和各种典型舞姿的分析,首先必须解决体态上的“拧、倾、圆、曲”和“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及“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此外,舞蹈的生命力不只是静止的“形”,而在于运动的过程,在瞬息万变



1


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韵律特征

的运动中,我们的前辈将古典舞的形象定位为“圆”的艺术,它基本上离不开“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这些正是训练上必须重点解决的。

第二、动作强调“点、线”的概念,用点和线来明确动作外部经过的路线和节奏处理的强弱;在古典舞中,肢体运动的节奏规律不是匀速的,而是在“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且有变动规律的节奏中进行的。因此在身韵中是通过“线中有点,点中有线"来处理动作节奏的.此外,动作力度的大小也不是平均分布的,有轻重、缓急、强弱、快慢、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的区别,而这些都是通过形体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这就要求舞者懂得适当地运用“劲”头,在身韵中重视动作结束时瞬间的停顿,即“亮相”的处理。亮相包括猛收而突梗的“寸劲”“身往下压的”反衬劲、“阳刚而凝重的”抻劲、灵巧而清脆的“帅劲”等。各种劲头都必须和身法配合运用,同时也要和眼神紧密联系。

第三、一切动作要“起于心、发于腰、行于体"。就是要突出“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等多种以腰为轴的基本动律元素;老艺人们常说一切动作要“起于心、发于腰、行于体”.就是说无论做什么动作都应该从内心的意念开始,通过腰部的发力和运动带动全身的整体运动。“腰”在动作的过程中起主导和枢纽的作用,也就是以腰部为轴心的“动率”.这些动律是经过对一切动作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而成为概括性的“元素",即“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身韵的训练就是要从最核心、最本质的“元素”入手,把训练“身韵”和陶冶“神韵”相结合。这些基本的动律元素就是由心意带动了呼吸,再由呼吸来支配腰部的运动来体现的.

从技法和方法上来看,人体形成三圆的运动,关键的枢纽在于腰的运动.如完成“平圆”的运动时,必须经过以腰为轴“移、靠、含、冲、腆"的过程,而含、腆、冲、靠、又必须经过提、沉来带动.要完成“平圆"这个轨迹,必须扎实掌握“提、沉、冲、靠、含、腆、移”这些基本体态特征和动律元素。而这一切的发力点都在于腰,动作显得僵硬的原因,就是对“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的不善于运用。因此在身韵训练中必须强化训练。著名京剧艺术家钱宝森老先生在训练学生时,就是从“运气找劲"开始的,其选择的入门动作“轱辘椅子”实际上就是“云间转腰”的雏形。从动势上看,人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d6a74c5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