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乐制度

2024-01-25 19:52: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礼乐制度》,欢迎阅读!
礼乐,中国,古代,制度

中国古代礼乐制度

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简介

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相传为周公所创立。它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一起,构成整个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化、艺术和思想影响巨大。

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局部。礼的局部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标准,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局部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

随着西周社会制度的土崩瓦解,礼崩乐坏,中国历史进入了东周的春秋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儒家创始人孔子面对春秋时期的社会乱相,竭力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提倡“克己复礼〞,认为只有恢复礼乐制度,实行仁爱,才能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实现“天下有道〞的和谐社会。

孔子对礼的解释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发乎情,止乎礼〞 孔子不但主张和提倡恢复礼乐制度,还身体力行。传说他曾向老子问礼,又曾痴迷于乐,到达“三月不知肉味〞的境地。 中国古代礼乐制度起源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周王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了“封诸侯,建同姓〞的政策,把周王室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西周的属国。周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武王的弟弟姬旦即周公辅政。周公旦是位德才兼备并且忠心耿耿的臣子,曹操曾于《短歌行》中曾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来赞扬他的忠诚与认真。周公在“分邦建国〞的根底上“制礼作乐〞,总结、继承、完善,从而系统地建立了一整套有关“礼〞“乐〞的完善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乐附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





1 3


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

周代的音乐领导机构“大司乐〞是世界上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音乐表演机构,它所培养的对象是王和诸侯的长子、公卿大夫的子弟、从民间选拔的优秀青年。主要教授学员们学习六代乐舞与小舞。大司乐教育贵族子弟学习音乐并非是让他们真正去表演,而是让他们懂得“礼乐〞是一种有效的治国方式。

礼乐制度盛行于中国的商周时期,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标准,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稳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在举行祭祀、宴享、朝聘、婚冠、丧葬等宗教和政治活动时,均使用礼乐器。礼乐器是说明器主身份、权位的标志物。正如《左传·成公二年》所云:“器以藏礼,礼以行义。〞又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丧葬礼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局部。死者入葬时所享受的待遇,依生前的品级而有所不同。古代墓葬能够比拟完整地保存随葬品和有关遗迹,因而为研究古代的礼乐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已有学者提出礼乐制度形成于龙山时代的新见解。

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目的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稳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礼乐制的实施稳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开展。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统治阶级为了推行“统治〞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烦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合的音乐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周礼.春宫》)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那么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左传.襄公四年》)。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那么不能用。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d7f172851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