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2023-03-03 22:2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语》,欢迎阅读!
论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了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没有毅力,因为担负的使命重大,而且践行的道路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不也重大吗?到死后才停止追求,道路不也遥远吗?)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他聪明勤勉而且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地下的人请教为耻)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日食月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改正过错),人皆仰(敬仰)之。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子贡问怎么样治理国家,孔子说:是粮食充足,是武器充足完备,是老百姓信任自己。自古以来都要死,但是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就不能建立国家)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记得牢固,就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贪图)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一切都按礼的要求去做)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实行仁德)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要照你的这些话去做)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这样的话:死还是生是有命的,富还是贵由上天决定。君子只要严肃认真,没有失误,待人恭敬有礼节,那么天下的人都会成为你的兄弟。君子何必忧愁没有兄弟啊。



1. “三孔”,孔府,孔庙和孔林

2. 孔子,名丘,字仲尼,陬邑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3.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4. 孔庙中的藏书楼是奎文阁,孔庙的主殿是大成殿。

5. 官场座次尊卑有别位置左右上以右为尊。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的践行,和谐是最重要的。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这是最有价值的。做大大小小的事都要遵循它。看不能有践行的场合,为了求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节制,这也是不可以做的)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子张想学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说: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他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不做,其他有把握的也要谨慎的去做,这样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时,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子适(到)卫,冉有仆(驾车)子曰”庶矣哉(人真多啊)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粪土垒成墙壁不能粉刷,对于宰予还有什么必要责备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变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从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你要做君子式的学者,不可做小人式的学者“)

子在齐闻韶(雅的音乐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啊)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忧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没有问题)

子曰“道(指导、政治)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免于反贼)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遵守规矩)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说话做事有把握),四十而不惑(不被外界所迷惑),五十而知天命(知道人的命运是甜定的),六十而耳顺(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随意而为,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子曰“君子不器(像器皿一样只有一种具体的功能)

子曰“君子周(与人团结)而不比(与人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6. 古代两种成人礼冠礼,笄礼。

7. 《礼记•大学》: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8. 《论语》的成语:举一反三、克己复礼、非礼勿视,不耻下问,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当仁不让。

9. “二十孝”中的孝子:舜、董永、子路、黄庭坚,曾参,汉文帝刘恒

10. 注释或研究《论语》的著作:《论语译注》

子曰“由(仲由)!诲女(教给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没什么可以肯定的了)。大车无輗(yì),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礼能拿他怎么样呢)人而不仁,如乐何(音乐又能拿他怎么样呢)?”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穷困),不可以长处乐(安乐)。仁者安仁(有仁德的人以仁德为安身之处),知者利仁(聪明的人以仁德为利益所在)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只有具备仁德的人才能公正的喜爱某个人,能厌恶某个人)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怎么能成就自己的名声呢?君子不会在一顿饭的时间这样短促的时间内背离仁德的,就是在匆忙的时刻也也一定与仁德在一起,困顿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在一起。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怀(思念)德,小人怀土(乡土)君子怀刑(法制),小人怀惠。

子曰“见贤思齐焉(看见贤者向他看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地方) 子曰“父母之年(年龄),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为长寿高兴),一则以惧(为衰老恐惧)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敏捷)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篮)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真贤德)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品德胜过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品质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品质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子曰(对于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以道作为志向,以德作为根据,以仁作为依赖,以文艺作为游憩活动)



《论语注疏》

11.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古代上巳节(又称女儿节)的传统习惯,今天的清明节就是上述节日延续而来。

12. 孔子的学生姓名:子路、子贡、子由、曾参、颜回、闵子骞

13. 《论语》的体例为语录体。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粗粮喝冷水,弯曲胳膊当做枕头睡觉,快乐也在其中啊!没有道义但是有财富好人地位,这对于我像看待浮云一样不会在意)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子曰“后生可畏(值得敬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默默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一个国家的军队,统帅可能被侵夺),匹夫不可夺志也(但是一个男子汉的意志不可以被侵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把诗三百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世界,不能独立的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和谐不同流合污),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精神刚强,有决断力,外表质朴,拙于言辞,具备这些素质的人已经接近于仁者了)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正言正行)邦无道,危行言孙(不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向上通达仁义,向下通达财利)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提高自己修养),今之学者为人(被人重视)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侍奉君上,先认真工作,再领俸禄)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面对仁,对老师也不谦让)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曰“益者三友(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损者三友。友直(同正直的人交友),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友便辟(惯于走邪道),友善(善于阿谀奉承)友便佞(惯于花言巧语)损矣。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每个人的本性是差不多的,是后天的染习才使他们德性相远)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分辨别人的话),无以知人也。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14. 《韶》指的是:高雅的音乐 15. “吾日三省吾身”的是:曾子 16. 宰我反对为父母服丧三年。

17. 当代学者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对《论语》及孔子作了研究。


一、请谈谈你学习《论语导读》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论语》是经历了两千多年时间考验的,最经典的读本,它的意蕴值得我们不断的挖掘。学习《论语导读》后得到一些教诲和体会,从而明白为人做事的道理,更加懂得如何做一位君子。

1.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2、做人要重视“仁德”。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3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

《论语导读》 以学做君子作为目标,君子要文雅,文雅就是温文尔雅,言谈举止讲礼仪而不粗鄙,温和有礼貌。对于教育方面的影响有学习的态度,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学习的目的,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二、儒家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儒家学说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忠恕”既是“仁者爱人”的表现,又是“推己及人”的具体化。“忠”的基本意思是尽心竭力、公而无私之谓。“恕”是以自己的仁爱之心,去推度别人的心,从而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和谅解别人不周或不妥之处。

儒家的“忠恕之道”是将心比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己度人,推己及人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利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谅解。如果人人都懂得这个“忠恕之道”的价值,并且实行它,就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就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某些不必要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变得更加和谐。所以,孔子说:“忠恕之道”是“可以终身行之”的一种道德规范。

“忠恕之道”是达到“仁”的最高精神境界的具体途径与方法,是“亲民”“明明德”“至善”,是大学之道 ,又表现为“致中和”的“中庸之道。

当代价值:

“忠恕之道”是儒家的基本思想之一,是仁爱思想的重要表现,它是用来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上下、左右的关系达到和谐,从而达到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以至一个集团的有序化管理。

“忠恕之道”是维护企业内部社会生态平衡的道德基础。儒家的“礼”作为“忠恕之道”的行为规范,它起着协调人的行为,平衡社会的各种关系的作用。儒家认为,在解决矛盾冲突的时候,不能只看到矛盾或冲突的一方,而应该全面地看到矛盾或冲突的双方,消解他们之间的对立因素,找出能够沟通之间的因素,从而达到和谐与协调。儒家强调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宽容和理解,来求得人际之间的和合。儒家的忠恕之道十分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视组织内部、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的协调,这对于造成社会生态平衡机制是十分有利的。

忠恕之道在实现婚姻家庭生活和谐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忠恕之道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忠恕之道在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谈谈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儒家文化是具有鲜明的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君子是我们做人的目标,是我们努力要做成的一种人。

1)君子坦荡荡,君子无所争,君子喻于义。也就是说君子要学会宽容、谦让、明白大义。

2)君子不器,指君子具有多种才艺。文质彬彬:指君子既文雅又朴实。无适无莫:指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固定不变的要怎样做,也没有固定不变的不应该怎样做,而是怎样适合情理,就怎么去做。 3)修己以敬:君子是使自己修身养性恭敬谦逊。矜而不争:君子庄重自守,与人无所争;能够合群相处,但不与人相互勾结。躬行君子:君子凭文章来交朋友,靠朋友的交往来培养仁德。安守节操:君子在穷困时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了。 4)君子处世待人时常注意自己的容貌真诚谦和;常注意脸色庄重严肃;常注意说话的言辞和语气。君子要重视百姓、粮食、丧礼、祭礼。君子给老百姓好处,但自己不耗费;役使老百姓,但不招致老百姓的怨恨;追求仁义,却不贪婪财利;态度舒泰矜持,却不骄傲;威严庄重,却不凶猛。君子有九思。 四、谈谈你对儒家孝道的理解孝的现代意义

孝在孔子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体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孔子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孔子指出在父母生前行孝的三种境界:最基本的是孝养,要赡养父母,父母活着的时候,尽量不远离他们,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第二种境界是孝顺,要顺从父母的心意,不能杵逆他们。第三种境界是孝敬,孔子特别强调敬,认为孝养父母还是一种那个比较低的境界,光养不敬这与收养动物无别。所谓敬,指的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尊敬,体现在行为思想上,就是有事抢着干,有东西让父母先吃。

孔子还认为对父母尽孝,不仅体现在父母生前,还体现在父母去世之后。父母离世,要以礼安葬父母;父母去世之后,要为父母守孝三年,要定时祭祀,以表达对死去的父母和先祖的缅怀和敬重之情。 现代意义:

1、孝道具有社会普遍意义和人类共同适用性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历史的产物,涉及人类共同的心理和情感,在任何时候都是道德全民性和稳定性的体现。孝这种伦理道德,是合情合理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社会风尚的体现,敬老养老。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弘扬孝道

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使尽孝尽悌与市场经济的规则形成良性互动,既可以保证孝道这一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也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全民基本道德素质,建设社会精神文明。

3、弘扬孝道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国家的基本细胞。基本单元稳定,社会才能和谐;细胞健康,国家这一机体才会强壮。而要保证家庭和睦稳定、生机勃勃,克尽孝道就是基础的基础,孝敬父母——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富民强。

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结合论语中“礼”的思想,谈现代人道德修养

做人要有礼貌,没有礼貌,怎么来做人啊!

礼,是指我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外在表现的行为、规则和形式的总和。孔子“礼”的思想:

立身成人的根本,实现“仁”的前提,社会和谐的要求,伦理秩序的保证

现代人的道德修养可以概括为“知”“情”“意”“信”“行”五个方面。

所谓“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于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所谓“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行为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是在“知”的基础上产生,并往往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取向。所谓“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中,自学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而作出行为抉择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所谓“信”,即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对某一道德的深刻而有根据的真诚信服及由此产生的对该道德义务的强烈的责任感。所谓“行”即习惯化了的道德行为,是指人们由于自身的道德修养,使其自学遵守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一种日常的行为习惯。

可见,礼是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道德体现了礼的精华、礼的内涵。礼和道德的关系密切,对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很重要。 六、孔子教育

在孔子漫长的教师生涯中,他不仅在治学、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成熟的教育理念。关于教育的目的、态度、内容、方式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孔子的教育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1、有教无类。2、因材施教。3、教学相长。 4、全面教育5、一视同仁。 一、有教无类。孔子大胆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首创私人办学之风,不论贵贱、贫富、智愚 ,长幼,只要到了一定的年龄,悉数给予教育

二、认识差别。 孔子认为每个人的天赋是不同的,学习的自觉性也有差别。

三、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资质、秉性,分门设科,因材施教。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是识才,真正地了解学生。其次是育才,在了解材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他不同的教诲。

四、启发鼓励。 孔子提出了启发式的方法,启发式首先要看对象是否在动脑筋,是否想求明白而尚不明白,想表达又表达不清;再是运用类比引导的方法。 一、兴趣爱好原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种学习不是为了某种利益,是纯粹的精神享受。

二、多学贯通原则。孔子反复强调要广泛学习。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并且一以贯之。

三、学思结合原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学是基础,思是关键。

四、举一反三原则。举一反三是一种推断能力,也是一种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学以致用的原则。孔子认为学习典籍在于运用。如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的教育观深刻影响了几千年以来封建社会教育体制、教育方式和价值观,并对当前的教育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七、从社会现实出发,谈谈你对孔子义利观的理解

儒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重利轻义”(或者先利后义)的思想,孔子认识到了利益是使老百姓安定的重要因素,治国安民不能忽视利益的取得。

另外,在义利关系上,孔子有明显表现出以义制利,先义后利的思想。讲到了“见利思义”“见利忘义”,符合道义,取之无妨,这叫做“义然后取”,足食和足兵体现了公里追求,而民信则属于道德追求的范围。在这种对立形势下,孔子讲道德追求置于优先于利的地位。

同时,孔子的义利观又是以大利大义为旨向的。我们也不难发现,重利轻义是适合我们现在的义利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和金钱的关系问题明显的突现出来了,正确看待和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到做人、立身的大事。这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孔子所说的“见利思义”,也有助于启迪社会成员在这方面做出正确的道德取向。孔子的义利观象一面镜子,比照出当代义利观的种种形象。我们应当重温孔子的义利观及其影响,辩证地处理义和利的矛盾,行义以达其利,争取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八、谈谈你对中庸的理解和如何在社会中做到中

中庸之德也,其至矣乎。中庸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和原则。中庸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从人生境界说,它指的是顺乎其然,平平常常,又以中和为价值操守。: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中庸是天人合一以后的人生境界,并且要求恪守中道,不偏不倚,不趋极端,无过无不及。如儒家提倡的过犹不及。

中庸总方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在社会中,做事符合天下正道,用一种客观的视角、平和的心态,考虑周全的方法来处理,强调自我批评,坚持以诚修身,根据自己的身份做事,做该做的事情。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尽力做到最好。对身边所有人的关系都要符合礼仪,拥有知、仁、勇三德。永远保持真诚。有机会的时候能做出大的贡献,而在没有机会的无道之时又能自保。在处理矛盾时充分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以中和,中正为原则,首先要求认识到各个方面的差异性,矛盾性,其次是估计不同方面的合理性需要,最终选择一个各方面都能接受的结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d88a6ebf8c75fbfc77db29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