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2-12-05 09:22: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哪些因素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哪些,数学

哪些因素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探究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然而,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了一节课内容讲解的完整性,而忽略了讲解的有效性,导致课堂教学的“高投入、低效率”那么,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呢?笔者主要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归因分析。

一、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因素 (一)课堂时间分配

学生的有效注意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平均在一节课开始的前10-15分钟以内,我们姑且称之为“黄金15分钟”也就是说,作为一节数学新授课来讲,教师只有在学生的有意注意期内(一节课的前15分钟)完成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方能实现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在该时间段内不能有效完成新授任务,则需要不断地提醒学生的有意注意,以保障教学的效果。另外,为把握好“黄金15分钟”我们的教师应养成提前2分钟进教室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应的学习准备。

(二)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具备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不少学生不爱学数学,是因为觉得数学学习过于单调乏味,从而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在课堂上被动学习,这种学习状态毋庸置疑导致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低效。学习的兴趣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


也不例外。因此,巧妙的利用前2分钟时间为学生创设一个数学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必能使这节课事半功倍,正对应“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金科玉律。

(三)教师的教学魅力

教师的语音、语速、语言乃至表情、动作等无不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正如精彩的电视节目总是能提高收视率一样,教师的课堂教学魅力一样能吸引所有学生的眼球,让他们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如坐针毡。一个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教学魅力的教师,然如一个蹩脚的演员一样让人觉得无聊。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展示自己的教学魅力呢?充满魅力的语音,快慢恰到的语速,生动有趣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演等等,这些对于听课的学生而言,是他们乐于接受的。

(四)积极的情感投入

学生作为能动性的学习对象,他们的情感态度决定着他们对学习是接受还是排斥心理。绝大多数学生的潜意识中,学习是他们课堂上最主要的需求。但是,因为总存在其他一些内外因的影响,导致自己对学习需求降低,从而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了一些听课或学习障碍。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只有在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时,才会有更高一层次的需求。作为学生来说,他们的基本需求是尊重、爱、被肯定或鼓励、自我实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满足学生这些需要,他们才可能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内驱力。

二、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习因素 (一)学习习惯与态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d8ab9a2d3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