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后感

2022-08-19 00:0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火烧圆明园》后感》,欢迎阅读!
圆明园,火烧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

12英语3班王微

18601028日,圆明园,经历了历史以来的刻骨铭心的劫难。熊熊的大火洗去了她的繁华,留给她的是千疮百孔的身体。

如今,圆明园的遗址还在。在太阳的余晖的映衬在,向人们控诉着历史的悲哀。从她现在的样子中,依稀还能看见以前的那个皇家园林的容貌。汉白的浮雕,彰显着皇家的贵气,做工精美,我不知道那是多少人,花会了多少时间建好的。然而,现在,残阳泣血,满目疮痍,一片狼藉。血红的余晖在圆明园的外表披上了悲哀,那是血的颜色,那是我们的心在滴血,是我们的民族的伤口在滴血,也是历史在滴血。然而历史已经造成了,我们只有铭记历史,警示今天了。

让我们温习历史的那一刻吧!18601028日,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他们一个叫英国,一个叫法国。他们就像走进了一个艺术的宫殿,各种奇珍异宝,应有尽有。绫罗绸缎,应有尽有。名人字画,数不胜数。他们用自己的血盆大口,像吞食自己的猎物般,吸食着各种精美陶瓷。他们肮脏的双手正撕扯着一幅一幅古代珍贵经卷,他们无底的口袋正在把一件一件的首饰精品吸食进去。地上,桌上,墙上到处是他们的犯罪证据。火势在蔓延,圆明园在哭泣,可是没有人记得救火,他们只知道在争分夺秒的抢夺。历史在那一刻缄默了,只能转过身去,无助的叹息。一个个作着清朝大梦的人,你们在哪?

作为历史的后人,我真想摇醒那一群夜郎自大的人。让他们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别再有天朝大国的自信了。看到电影的有些镜头,我都


想笑,但是我笑出来的是泪水,是哭泣的低吟。科尔沁亲王的三千余七的战绩让我想把中国的栏杆拍遍,即使这样也都不能解我心头之恨。普林西波的枪声是否真的源于亲王摔了来使,我无从考证,但是这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我们国家的外交的幼稚与愚昧。《火烧圆明园》中有一个片段:清军士兵誓死维护着军旗,使之不倒;于是在飘扬的军旗指挥下,涌来看似源源不断的八旗军。然而军旗能不倒吗?枪炮声告诉我们:That's impossible! 我们或许把英国指挥官的”摇头——点头——摇头“作这样的解读:愚蠢的中国人,即使交战十余年,仍然不能使用先进的武器,不愿意改变自己;不倒的军旗,至少还让人种对国家热爱之情的感动;最终军旗和最后一个士兵的倒下,这种必然,是战争的,也是大清的。是,我们不乏为民族利益奔走呼告、舍生忘死的人,可是他们麻木的一面我们又知道多少?影片中塑造的一个小人物”三爷“,在自己的老婆被英国士兵凌辱之后,竟然毫不劝阻她的自杀行为,反而说”死了干净!“我是应该说,我们可爱的百姓受孔子毒害太深,还是自己真的迂腐到了一定程度??是不是该说,这样的人被鬼子杀了,才真正的叫”死了干净!我真的很无语了。

历史已经发生了,我们要记住的是历史而不是仇恨。圆明园的损失无法计算,而我们损失的各种艺术品也在各个国家的展览馆一个一个的浮现,为了让在圆明园中损失的各种艺术品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只有交纳赎金来赎回本属于我们的东西。

夕阳下,天边的最后的余晖,洒向残垣断壁,书写着历史的悲哀,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历史已逝,今人鉴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e48ad5d3c1ec5da50e2704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