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葬玉习俗

2022-03-28 16:4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的葬玉习俗》,欢迎阅读!
习俗,古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代的葬玉习俗

作者:刘汉杰

来源:《百科知识》2011年第21

在中国文化中,玉并非只是简单的石之美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还被古人附着了万物主宰、天地之精、道德楷模、避邪除祟、延年益寿等观念性因素,并具有了通神灵、显官阶、避邪祟、防腐朽等诸多的文化功能。而葬玉习俗就是上述这些观念影响下的产物。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谓的葬玉,并非泛指所有埋葬在墓中的玉器,而是特指那些为保存尸体而专门制作的玉器,主要包括玉衣、玉琀、玉握、玉塞、乳厌、厌胸等几种。 玉衣

玉衣,也称玉匣玉柙玉甲,是指用玉片连缀而成的包裹尸体的敛服。1968年,考古人员在河北满城的一座小山上,发现了中山靖王刘胜和他的妻子窦绾的墓。经过对墓中散落的玉片进行修复整理,复原出两套完整的玉衣,使得世人第一次得见金缕玉衣的真容。这两套玉衣外形与人体相合,均含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5个部分。玉片则有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和梯形之分,玉片上钻有小孔,以备连缀之用。

继刘胜、窦绾墓玉衣发现之后,近年来相继出土了20余套玉衣,皆为汉代的遗存。这些出土的玉衣外形大致相同,惟连缀丝缕有金、银、铜等材质之别。丝缕的不同反映了汉代玉衣使用制度上的差别。据汉代文献记述,皇帝死后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公主等使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事实上,这一制度到东汉时才真正确立下来,因为前述中山靖王刘胜只是诸侯王却也同样使用了金缕玉衣,而近年来在东汉的诸侯王族墓葬中却只发现了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玉衣制度是汉代皇室的专利,豪门大族如果使用玉衣则属僭越行为,将会受到严惩。

据学者研究,汉代玉衣承自于先秦的缀玉面饰。所谓缀玉面饰,又称玉覆面,就是将玉片做成眉、眼、鼻、口等形状,以织物连缀,再覆盖在死者面部上,这是战国时代最为流行的一种丧葬用玉。目前发现最早的缀玉面饰出土于山西曲沃晋侯墓中。不管是缀面玉饰还是金缕玉衣,其初衷应该说都是为了追求尸体的不朽。因为古人认为尸体入葬时会遇到水银浸泡,而水银遇玉就会凝固,所以以玉敛尸会使尸体不腐,从而有再生的可能。延至三国时代,战乱不断,盗墓盛行,厚葬之风渐趋衰落。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从此玉衣殓葬习俗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e8fb2d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