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笔记全

2023-01-18 12:35: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秋天的怀念》笔记全》,欢迎阅读!
秋天,怀念,笔记

《秋天的怀念》课后题

一、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题目的表层意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深层意义是,暗示着作

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二、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悄悄”和“偷偷”的细节,看出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着儿子的暴怒,同时

又担忧着儿子,怕他有什么过激行为伤害了自己。“悄悄”和“偷偷”的无声动作背后,是她疼痛不已的揪心。

2.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她多么想立刻扑灭儿子轻生的念头,立刻阻止他的自暴自弃!

儿子的痛苦在母亲心中已经加倍,她以怎样强大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悲情,努力地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啊!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母亲“挡在窗前”,唯恐飘落的落叶又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她那憔悴的面容,既显示着绝症晚

期对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儿子残疾又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那央求的神色,表现出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与渴望,读来令人心酸不已。

三、1“好好儿活”,寄予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

要轻生时,她是在恳求着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

2)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和揪心,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

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恨的心情。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

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五、课文第1段和第3段“我”与母亲对话的心情和语气

第一段对话中,“我”的情绪极端痛苦、绝望、暴躁,母亲则是强忍悲痛、好语相慰;第二段对

话中,母亲是喜出望外、激动难耐,以至于“絮絮叨叨”“我”则是勉强应付。



补充问题

1、本文的艺术手法有两个突出特点:

第一, 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含蓄写来,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人。

第二,全文的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达到了和谐一致。

文章第1段先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2段的情绪陡然落;3段又是一个略微轻松的变奏;4段作为独句段,紧承上文, 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5 6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出心中最深最痛、不


堪回首、不愿提及的诀别;第7段则是痛定之后,细赏菊花,泼墨描写,回味反思,意味悠长。

2、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位怎样的母亲?

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她的慈爱,体现在她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能够包容儿子的暴怒,她想方设法宽慰儿子,多次夹求儿子出去散散心,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绝望,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她的细心,体现在几次“悄悄”地出去和进来,以及“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等细节描写中。她自己身患绝症,“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却从未向儿子提及,她承受着儿子终生截瘫的残酷现实,承受着儿子痛苦绝望的心情,却从来没有对儿子说过“你为我想想”,这些体现了她的无私和坚忍。她的睿智,体现在她懂得人生无论遭遇什么厄运,都要“好好儿活”,不是仅仅活着,而是要活得坚强,活出尊严,要找到一条走向自已幸福的路。

3、课文多次写到了秋天的景色,这些描写有哪些不同的意义?课文结尾处写到北海菊花的不同颜色,你认为有什么深意?

课文第3段写“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暗示着自己当时悲凉的心情:同时为下文母亲

“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了铺垫。课文结尾,描写北海的各色菊花,无论“淡雅”“高洁”,还是“热烈而深沉”,都是“泼泼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恬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 中考对接]2016东营中考题)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探究三次“看花”在文章结构以及表现“我”生活态度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3分) ①“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 ②“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求“我”看菊花。 ③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看花”为本文中心事件,也是叙述线索,将作品内容贯穿为有机整体。三次“看花” 反映了“我”的生活态度从绝望而暴怒无常到产生希望而在面对现实,再到热爱生活, 渴望创造美好人生的变化过程。

2、结合选文和课文插图,谈谈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2分)

①提议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于面对挫折,顽强生活下去;②北海公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母亲希望重游北海以唤起“我”美好的记忆,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

3、史铁生的作品语言质朴而含 蕴深厚,试从选文举出一例加以赏析。3分)

示例一:“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其中“比我还敏感”,反映母亲怕勾起“我”的烦恼,也说明其内心比“我”更沉重。或“悄悄地表现母亲为自己的大意而后悔,也反映了她内心的痛苦。示例二:“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挡”字写出母亲对儿子看到落叶会感到凄凉、悲怆和绝望的担心,表现了对儿呵护的无微不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ea5264155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