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石壕吏》译文及赏析

2022-12-06 06:1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石壕吏》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石壕吏,杜甫,译文,赏析

杜甫《石壕吏》译文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 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1) 暮:傍晚。投:投宿。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2)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 夜里。 (3) (y 0 :越过翻过。走:跑,这里指逃跑。

(4) 呼:诉说,叫喊。一何:何其、多么。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 凶狠。 (5) 啼:哭啼。苦:凄苦。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前,上前,向前。致,对 .....

说。

(7)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戍(sh 0 :防守,这里指服役。 (8) 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9) 新:刚刚。

(10) 存:活着,生存着。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 生,苟且活着。

(11) 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 室中:家中。更无人:再没有别的 ( ) 人了。更,再。 (13) 惟:只,仅。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 未:还没有。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 完裙: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 (16) 老妪(y 0 :老妇人。衰:弱。

(17) 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18) 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应,响应。河阳,今河南孟州,当时 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9) 犹得:还能够。得,能够。备:准备。晨炊:早饭。 (20) 夜久:夜深了。绝:断绝 停止。

(21) 如:好像,仿佛。闻:听。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有泪无声为“泣”, 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

(22) 明:天亮之后。 登前途: 踏上前行的路。 登,踏上。前途,前行的道路。 (23) 独:唯独、只有。

《石壕吏》翻译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 “我的 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 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 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 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 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 音逐渐消失, 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 只能与返回 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石壕吏》赏析 《石壕吏》是杜甫名篇之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细想上的矛盾:他歌颂 石壕吏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 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 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 人民到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后者很容易理解,但理解前者 叛战争

的支持)却是一个难点,很容易被人忽略。 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一思想的呢 ?写作中 艺术的使用巧妙地表现了这一点。

首先对差役这一形象地塑造采用了空白艺术 从诗题来看, 主要人物应是差 役,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一出场只用了“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此后 就让他转到“幕后”,对老妇则是用了明写,把她所说的话写成了一篇“抒情独 白”。其实呢,用心品味一番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

大量的空白需要我们根据老妇人的“致词”来填充:差吏一进门就问“汝家 有男丁否”,老妇答以“三男邺城戍……”;再问“尚有他人否”,又答以“室中 更无人 ......... 最后是差吏仍逼着要人而已,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诗人明写 老妇,暗写差吏, 在一定称度上反映了他的思想矛盾。 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 人民的行径, 但当前这场平叛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 大敌当前, 人民 当为此作出牺牲,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他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 而对统治 级爪牙的残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

其次对自身形象地塑造采用了空白艺术。杜诗现存 1400 多首。它深刻反映 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地生活经历, 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 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地完美统一, 被后代 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 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 地同时,通过独特地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地主观感情, 并且诗人杜甫往往是诗中鲜 明地人物形象。他时而站出来劝说“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 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 《又呈吴郎》杜甫将旧居让给吴郎居住,还惦念 着原来西邻的贫妇人,所以写这首诗请吴郎对她多加照顾:不要阻止她来打枣, 即便她对新主人有恐惧之心,也应多加体谅,不要“便插疏篱”令她反感。 ) 而因忧国伤时而泪流满面: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时而痛斥贫富的不均: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而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但在《石壕吏》中诗人以一句“暮投石壕村”交代了自己出场后便不 再出现,直到结尾才现身:“天明等前途,

( 对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eab7bf99a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