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登鹳雀楼

2022-12-22 21:1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登鹳雀楼》,欢迎阅读!
鹳雀楼,唐诗

唐诗登鹳雀楼

导读:

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是我们小时候必背的经典五言绝句。其原文如下: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翻译: 现代文译文之一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爬出去, 那就要荣登更高的一层城楼。 现代文译文之二

太阳背靠山峦渐渐行踪,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必须想要远游千里风景,恳请再荣登一层高楼。 英文译文: on the stork tower wang zhihuan

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 glows;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 you can enjoy a grander sight;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 尼里鹳雀楼字词表述:

①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②白日:太阳。 ③依:依傍。

④天下:消失。 这句话就是说道太阳背靠山峦沈入。

⑤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⑥愁:天下,并使达至极点。 ⑦千里目:眼界宽阔。 ⑧更:再。 登鹳雀楼背景:

该诗就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剩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没多久因遭人诬告而罢职,没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下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登鹳雀楼作品主旨:

这首诗写下诗人在登高望远中整体表现出的不凡的胸襟志向,充分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登鹳雀楼赏析:

前两句写下所见到。“白日依山尽”写下山,“黄河入海流”写下水。诗人眺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浮,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有;看著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B90吼叫、滚滚南去,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肤浅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归纳地把步入社会各界视野的万里河山,总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阔辽远。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后两句写下所想要。“欲穷千里目”,写下诗人一种无止境探究的心愿,还想要看看得更远,看见目力所能够达至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必须东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以推断出前半首写下的可能将就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到,而诗人还想要进一步愁目力所及回首远方景物,更荣登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厚边一“楼”字,也起至了点题促进作用,表明这就是一首凭栏诗。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艺术手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eaf95decf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