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的蝉

2024-03-14 02:18: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黄昏的蝉》,欢迎阅读!
黄昏

黄昏的蝉





叫得最响的昆虫是蝉,即使在400米开外,也能听到它的叫声。

夏天要是听不到蝉的叫声,就显得太寂寞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的叫声让人想起树林;如果你坐在阴凉的屋里,听到蝉鸣,你会觉得室外的夏天很幽远,让人想起浓密的绿阴。

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都很奇怪,小小的蝉怎么会叫得这么响?一直以为它一定有一张阔大的嘴巴,叫起来才声震四方。后来,学会了捉蝉,先是用面筋粘,后来又用熬过的橡胶粘。把蝉拿在手里,这才看清楚,蝉并不是用嘴来叫的,而是用腹部两侧鼓状的发音器来鸣叫的。它的发音器长得很巧妙,旁边还有一个空腔,可以引起共鸣,放大声音的强度。唱的声音这么大,却又不用嘴巴,这又使我对蝉增加了许多好奇。

对于蝉的进一步揭秘,是从游戏开始的。据说蝉的幼虫,每当黄昏时,便从树下破土而出。于是,我们相约着,在天刚擦黑的时候,带上手电筒,来到小树林里,在树干上往往能捉到匍匐前进的蝉。这些蝉刚刚钻出它们的地穴,爬上树干以后,就静静地从蝉蜕里爬出来。这时候的蝉,身体很柔软,很娇嫩,呈绿色,翅膀蜷缩着,还不会飞;在晚风吹拂下,很快由绿色变成褐色。 蝉是我们童年时代快乐的伙伴,几乎没有哪个孩子没有捉过蝉。

后来,从课本里知道了蝉是害虫,因为它生活在树上,嘴巴是针似的吸管,刺进树皮里,可以吮吸汁液;为了产卵,它还在树枝上刺了许多小洞,把卵产在里面。卵孵化成幼虫以后,又从树上落到地上,钻入土中,去吃树的嫩根。 当然,在孩子的生活中,常常会忽视这些理性的思考,更多的倒是捉蝉玩蝉的乐趣。

后来,又增加了不少关于蝉的知识。原来蝉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以幼虫的形态在地下度过;美国有一种蝉,叫“十七年蝉”,幼虫要在地下生活17之久。我国的蝉,也要在地下生活35年。 原来蝉有一个漫长的“童年时代”。

蝉的童年,可以说是在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的,难怪它一旦走出“地狱”,就要面向太阳放声高唱。

随后,我又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书中有关蝉的描述,在我面前展现了一个广阔、深邃、神秘、有趣的世界。我的思考不再简单地围绕着蝉是害虫还是益虫的内容。蝉的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如此的引人入胜。法布尔以他一生科


学求知的精神,将虫的世界与人的世界交融在一起;他以人文精神从事昆虫研究,探索生命世界的真实。

他为蝉“平反”,推翻了拉·封丹寓言诗中把蝉描绘成“严冬到来之际,蝉一无所有,跑到邻居蚂蚁家去讨东西吃”的形象。他把蝉称作“平民昆虫”。通过多年的观察,他发现蝉是如何用它尖尖的喙来钻透树皮,用它的吸管痛饮着“糖汁”,而后,那些不劳而获的胡蜂、苍蝇、蚂蚁都赶来,钻在蝉的肚皮下,饱餐这些糖汁。这还不算,蝉产卵之后,还常常遭到小飞蝇的野蛮侵扰,它们把自己的卵产在蝉卵之中;这异类的卵粒,取代了蝉的家庭,抢先孵化出自己的卵。 法布尔第一次称蝉是“心灵手巧,乐于与受苦者分享利益的工匠”。他还这样描绘蝉,蝉作为“歌唱家尽情欢乐于五六个星期。这段已不算短的日子过去后,它从树上跌落下来,生活耗尽了它的生命”。这就是法布尔笔下最为真实的蝉。 我对于蝉的认识,从童年时代的“虫玩”,到学生时代的“虫害”,一直到法布尔笔下的“虫人”。我对于蝉的认识更加真实,更加有意味。

对于世间的事物,认识是无穷尽的,它可以始于兴趣,但又要超越兴趣。法布尔抱着“对科学真理的挚爱”精神,去探索昆虫世界,从而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现在,已进人深秋的时节,蝉早已喑哑了它的歌唱。但法布尔的精神却像阳光一样,照耀着那个有性灵的昆虫世界。

(选自金波《和树谈心》,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赏析点睛

金波的《黄昏的蝉》先写作者小时候通过捉蝉,了解了蝉的叫声响亮的原因及刚出壳的蝉是什么样子;然后写作者通过读书,尤其是拜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进一步了解了蝉的一生及蝉的精神。

文中两处引用了法布尔的话,目的是告诉我们蝉这种在常人看来的害虫,也有可敬的一面。蝉在它生命的暮年,用它短暂的生命来尽情歌唱,歌唱自己的生命。 其实,《黄昏的蝉》,不单纯在写蝉,而且还通过穿插精辟的议论,赞美了法布尔“对科学真理的挚爱”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edd651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