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另一片新天地 我走进一片新天地

2022-12-05 15:09: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的另一片新天地 我走进一片新天地》,欢迎阅读!
新天地,进一

我的另一片新天地 我走进一片新天地

——从《江南》一课的阅读教学说起阅读教学中“读”是重中之重。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课《江南》是一首古汉乐府民歌,语言质朴精炼,通俗易懂,但在理解方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怎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古代文化的音韵美,如“何田田”?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鲜活的小鱼,就在你周遭?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诗文的学习中,又能掌握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的技能?我带着重重的思考,设计了一堂从头到尾都是“读”的课。要解决问题,读;要了解内容,读;要理解字词,读;要感受体验,读;要玩赏意境,读;要辨析方向,读。下面就简单介绍这节横贯阅读课堂教学的朗读指导,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课前认读、略读与范读 阅读教学最忌急于讲解。那种非要给学生讲透课文内容的做法容易适得其反。学生没有任何的感知做基础,怎么谈得上理解?更何况这样做并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需求。应让学生运用汉语拼音工具认读生字词,尝试着自己认读课文。“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低年级的学生阅历浅,知识少,教师对学生的“课前认读”要营造一个“入境悟情”的氛围,小学生可能一时不得要领,教师不要强求,可忽略而读,只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目口可。(而范读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这对于那些“不得要领”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引导入境悟情悟理的方法。)节省下来的时间可用来纠正字音,扫除阅读障碍。所以,在导读课文前进行范读是十分必要的。 二、开课讲读、诵读与引读广西柳州市景行路小学) 这里所讲的“开课”并不是说阅读的障碍扫清了,可以进入课文的讲解了,而是指课的刚刚开始c前边利用了学生刚上课时的注意力,略读了课文,到此时注意力开始降低,教师就得开始利用课本的插图进行讲讲读读。如指导学生讲讲图上面有许多荷花荷叶,荷花有红的、白的,还有打着花骨朵的,美丽极了!荷叶好大好大一张,一张连一张,可多啦!用一句诗来描绘就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煽起学生的感情之后,就学着古人的模样“诵读”,没有节奏感不要紧,只要脑海中有一幅“荷塘图”,然后教师利用





1 2


画面进行引读,运用这样的引读加深表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如:江南种有那么多的莲„„„(江南可采莲) 一张连一张密不透风„„„(采莲何田田)!莲间谁在嬉戏„„(鱼戏莲叶间) 三、入课细读、品读与精读 学生对课文有文字与画面的表象作基础,学习情绪也就产生了想研究、想探索一番的萌动。这时进入课文,开始细读、精读与品读。 1、细读第一句,体会感叹号的作用。教师可放大荷田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的是一片层层叠叠的荷叶,一阵风吹来,有如层层绿浪。 师:请你赞一赞这一片荷田吧。 生:“哇!好多荷叶啊!数都数不清啦!,(‘莲叶可真美啊!” 师:诗人也赞了一句,你找到了吗?请读出来。 师:如此激动不已的心情,诗人在句末不用句号了,你知道他用了什么特殊的符号了吗? 生:感叹号。 师:对,感叹号的作用——是用来表示自己的强烈感受。 2、品读“何田田”,认识古代文化的音韵美。教师可在一块荷田的基础上再叠上一块荷田,使荷田成为一眼望不到边的美景。“江南”真是个“可采莲”的地方,它的莲叶如此的多,不止在一大片水田里种,而是两片、三片,连绵不断地伸向远方。学生自然而然的在读“田田”时拖长了音,真像是找到了“一望无 际”的感觉。 3、精读第二句,掌握辨认方向的技能。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在这广袤的荷田里,一定有许多小鱼在游动,假设你就是其中的一条,读到鱼戏莲叶“东、西、南、北”时,你就转向相应的方面,或用手指出、或跑到相应的方向。这样一来,学生兴趣极高,边读边动,认识和掌握了方向。在此基础上,我还作了进一步的弓I导。 师:你见过小鱼在水里是一齐往同一方向游的吗? 生:没有,它们是有的往东,有的往西 师:对,你是往哪个方向的小鱼,请你动一动,说一说吧。 学生说、动之后,我请了几位同学表演,要求大家看清楚,说说有什么发现。结果,学 生看出:往东、往西的小鱼和往北、往南的小 鱼一样,都是相背而动。 师:对,我们又认识了东、南的反方向是西、北。 四、成课熟读、导读及诵读 通过课前、开课、人课的各种各样的“读”之后,所有的学生基本上理解并能背诵课文了,也该是成课的阶段了。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ee5a53166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