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提问的艺术

2022-04-27 00:20:0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提问的艺术》,欢迎阅读!
提问,教师,艺术

教师在提问时,要直切本次活动的中心,帮助幼儿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提问前心中不仅装有大目标,而且能根据幼儿的反应重新定位出符合实际的小目标。

提问本身就是师幼互动的过程,教师提问——幼儿回应——反馈交流,这就好比教师、幼儿在玩抛接球的游戏当教师抛出去一个球,幼儿抛还给教师,教师再把问题抛还给孩子,在这种循环、螺旋上升式的自主对话中,提高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在提问的“抛接球”游戏中,幼儿常常会在生成性的活动中有惊人的语言和意想不到的行为,这些就是孩子们抛还给我们的球,教师要及时、有智慧地去接球,并巧妙地把球抛还给孩子。 明确目的 巧设提问

引发孩子思考是提问的关键。因此,教师设问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以达到思维与语言的有机整合。教师抓住了作品中有利于引发幼儿讨论和想像的一系列问题:“你们知道收旧货是什么意思吗?”“怎样才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呢?”这些问题引发孩子们联想,进行创造,使他们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教师对孩子们的答案采取了接纳的态度,对孩子的表达表示理解,并给予支持、帮助和肯定,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又使孩子们得到内在的满足。 更新观念 改变方式

提问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指导思想的转变,在于教师是否能够真正以儿童为主体,以促进孩子主动积极的学习为出发点与归宿。

首先,教师采用了多样性的提问。例如:预设后果的问题——“最后有没有找到收旧货的老人?”“怎样才能变回原来的样子?”等问题,使孩子们学会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开阔思路,形成多种答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活动的情景,激活孩子的情感与思维。

其次,教师还可更多地设计开放式提问。例如:“你们知道收旧货是什么意思吗?”这个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不受语言和情节的限制,既可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又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搜寻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提问能够更好地促进师幼之间的互动,促进幼儿思维、表达等更好地发展,教师必须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与需要,并能清晰地把握教材的内涵和重点。

首先教师的提问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提问后,教师能够让幼儿各抒己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有时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或障碍来引导幼儿“跳一跳摘到果子”,对孩子的回答,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在讨论中进行思考、分析、比较、判断,从而建立新的认识。

其次,教师提问时应找准切入点,突出重点。对目标的把握,对教材中重点内容的理解,是找准提问切入点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着力去分析、研究教材,找出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以渗透、凸显主题。 善于接抛 促进互动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过程,是师幼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孩子的反应,敏锐地觉察并抓住关键问题给予引导,努力促进幼儿发展。

教有法而无定法。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方式、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倾听者、观察者、理解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能抓住来自幼儿的各种信息,及时设问加以引导,学会抛接球的艺术。在不断实践、反思中调整与改进提问策略,促进幼儿的和谐健康成长。




提问是师幼互动的艺术

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一种方式,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且有助于引发幼儿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

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它是没有公式的。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的生活经验,提问都是不同的。再优秀的教案,我们拿来使用时,也要根据班级幼儿的特点,对活动中的提问进行适当的调整。虽然提问没有公式,但还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

同样的问题,不同角度去问。有些活动的环节属于平行环节,不仅目的相同,形式也会相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给孩子带来新意,激发幼儿积极回应。“幸福的大桌子”活动中有个环节,师幼通过讨论了解兔宝宝的不同职业,激发幼儿对各种职业的向往。教师设计的提问是这样的:“兔老大是海员,海员是干什么的?”“兔老二是?(幼儿回答:厨师)你见过厨师吗?在哪里见过?”“兔老三是音乐家,你知道的音乐家有谁?”

难的问题,分散追问。有些活动中的问题有点高难,幼儿一时理解不了,会出现问而不答、挑而不战的冷场面。此时,就需要教师将问题分解,适时追问。如中班美术活动“小兔子的花裙子”中,有个环节是通过欣赏绘本“我的连衣裙”,发现绘本图画中重复运用所带来的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连衣裙的图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呀?它们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一出来,幼儿往往一时理解不了老师要大家讲的“特点”是什么。此时,教师可以就一幅图来分解:“看看,这幅图上,花裙子上有什么图案?是一个图案吗?”这样分解后,幼儿就会明白,接下来就会应答如流了。

无谓的问题,不问。有些时候,教师会问幼儿一些无谓的问题,如认识胡萝卜,教师出示一个用盖布盖好的托盘,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神秘的朋友,猜猜它是谁?”幼儿天马行空地乱猜一气,最后也没有猜着,应有的学习兴趣也就猜没了。如果教师这样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胡萝卜和大家做朋友,我们一起请它出来,好吗?”师幼共同邀请“胡萝卜,胡萝卜请出来,胡萝卜,胡萝卜请出来。”在师幼的三请四邀下,胡萝卜隆重出场,可以想见幼儿的注意力会被全部集中过来。

有些问题,让幼儿自问。在一些活动的后期,教师会让幼儿用做游戏来复习巩固。此时,部分幼儿对活动已经很熟悉,但还会有些幼儿不清不楚,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提问,同伴应答。如在韵律活动“精彩的马术”中,最后的环节是全体幼儿听音乐做小马进行盛装舞步的马术比赛。一遍游戏后,教师提问:“刚才的游戏,有没有问题?”于是,幼儿纷纷提出问题,其他幼儿做出解答,在同伴的一问一答中,既解惑,又让幼儿养成了主动思考的习惯。

提问是艺术,没有公式,但是只要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并遵循一定的规律,一定会让师幼在教学活动中有精彩的互动。(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幼儿园) 让问题带孩子走进故事

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语言,而故事教学作为师幼语言互动最为频繁的一种集体活动,如何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恰当的时机,为幼儿提供支架性的提问语,让幼儿在关注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扩展认知、尝试表达、发展逻辑思维和想象力,对幼儿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等学习品质的养成至关重要。

选择提问对象,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难度。教师提问时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问题的难度有所调整,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考虑个体发展。有些比较开放、基础的问题适宜面向集体,有助于提高活动效率;而有些具体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则需要各个突破。如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面向全体提一些简单有趣的问题,给每个幼儿思考、回答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对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幼儿的发展层次建立联系,有针对性地选择回答对象,一步步引导幼儿感知故事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活动收尾时,可根据故事主题,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拓展经验和再创新。

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根据幼儿回答问题时的思维方向,一般将问题分为开放


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在提问前,教师要仔细地钻研绘本或故事,针对其内容主旨或具体某一页的图示语言,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在引导孩子阅读认知型绘本时,常用的关键问题可能比较封闭,如“你看到了什么”“都有谁”“什么颜色、形状”“在哪里”“什么时候”等,但也有一些比较开放的提问作为辅助,如“用你自己的话讲一讲”“为什么”“什么原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等。在有关情感、社会交往类绘本阅读中,教师的提问大多都比较开放,如“你觉得怎么样”“你认为”“你猜猜”“说说你的感受”等。需要注意的是,开放性提问挑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一旦出现幼儿“兴趣点”转移,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根据幼儿的“跑题”随时“生成”新内容,或运用教育智慧,不着痕迹地让幼儿回到活动主题,使活动顺利进行下去。

关注幼儿的反馈。一方面,提问后的等待时间要适宜、灵活,让儿童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对于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问题,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教师需要预留不同的等待时间。在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提问后预留时间的节奏,避免无效等待。另一方面,给幼儿反馈的语言要具体、有针对性。提问不是随意的无的放矢,反馈也需要精心地设计和调整。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对幼儿的回答就要有一定的预期,然后对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反馈和组织。如对幼儿积极的回答教师可以点点头、笑一笑,说:“你的想法很独特”“你观察得真仔细”也可以重复幼儿的回答或进行追问:“你是说小兔子先出来吗”“它从哪里出来的”当幼儿跑题、漏答或回答不出时,教师可以摇摇头、皱眉、露出惊讶的表情或给幼儿以鼓励和提示,说:“你再想一想”“是这样吗”“要是从左边开始看呢”等。

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可以引发师幼对话,也有助于故事的推进。教师不能为了自己更好地“讲故事”忽略幼儿“听故事”“说故事”,而应该鼓励幼儿想说、多说,把学习的自主权、说话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在自己对问题的思考中理解故事、走进故事。(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第二幼儿园) 开放性提问后要适当归纳

思维从问题开始。作为幼儿教师,要想提高活动质量,一定要关注到提问的有效性。即所提问题应具有开放性,避免提出封闭性问题,用单一的答案限制和束缚幼儿的思维。开放性问题能够为幼儿创造适合思考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其探究欲望。开放性问题一定要适切、具体、启发性强。比如教师为幼儿讲述故事后,可以这样提问:“小朋友,刚才老师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觉得哪里好听?哪里有趣?为什么?还有哪里不明白或听不懂请提出来。”教师以这样的提问方式,引发幼儿质疑、思考和讨论,引发幼儿积极的互动。

每一个开放性问题环节之中、之后都要做适当的归纳、提升、总结。如在数学活动“数数有几个”中,教师请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后可以提问:“你看到图上有几棵树、几只小鸟、几朵花?”画面里暗含了很多数量关系,孩子们数数时,一部分幼儿数得又对又快,一部分幼儿数得不全。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小结:“孩子们,你们刚才数数,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5只小鸟,有的小朋友看到6只小鸟,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应该从哪里数才不会遗漏?我们数的时候应该怎样数?要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来数数。在表述的时候要说清楚方位,在树的左边还是右边,有几只小鸟。”教师在抛给幼儿问题后,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并及时帮助孩子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升,有利于达成有效提问,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eedd993c4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