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歌中关于意象“夜”的研究

2022-03-20 17:28: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晚唐诗歌中关于意象“夜”的研究》,欢迎阅读!
晚唐,意象,诗歌,研究,关于

冬夜长,长于三丈三

——晚唐诗歌中关于意象“夜”的研究

摘要:夜意象是晚唐诗歌中常见的一种时间意象。晚唐诗歌中夜意象所具有的自然特质和情感隐示,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深入理解晚唐诗歌中夜意象,对了解晚唐诗歌气弱格卑的诗风,对于当时文人的大面积隐退全心避祸情况的全面把握,对于晚唐诗歌表达技巧的细腻幽怨,具有一定的帮助。本文通过对晚唐诗歌中夜意象所具有的特质和表现出的情感指向进行分析,从而为大家鉴赏晚唐诗歌的内容和技巧提供一点新角度。 关键词:晚唐诗歌意象夜

中国诗歌一向是以抒发诗人自身情感为主要目的,与西方诗歌的直抒胸臆不同,中国古代诗人多是通过描述身边的事物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古人对于日夜交替的体察,使得日夜称为人们最早最直观的时间认识。相比较,夜又以其幽远沉静更得诗人青睐。

一、晚唐诗歌中作为个体意象和整体意象的夜意象

意象有个体意象和整体意象之分。个体意象一般为单个词语,是一部作品中最基本艺术形象部件;整体意象则是通过众多意象的整合共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画面。

在晚唐诗歌中,夜意象既有作为个体意象出现,又有作为整体意象出现的情况。 晚唐诗歌中大部分的夜意象是作为个体意象出现的,比如:李商隐的《北青萝》“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这里的夜便是一个单独的意象,在夜晚这样一个宁静幽远的时间,诗人孤独的敲着磬,倚一枝藤。作者的这种孤独,这种独闲也只有在初夜才能体现。初夜在这里是时间的体现,也是作者心性的寓所。夜在这里和磬,藤,孤人共同构成了一个意象。同时我们再看整首诗歌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作者的整首诗歌虽然都表达了这种孤独。但是不是单单由夜晚这一个时间段构成的,诗中还有残阳——黄昏,其他时间段的意象的体现,所以说这首诗中的夜是作为个体意象出现的。与其他个体意象共同构成完整的意境。

作为整体意象的夜,在晚唐诗歌中也有较多体现,比如:贾岛的《升道精舍南台对月寄姚合》月向南台见,秋霖洗涤余。出逢危叶落,静看众峰疏。冷露常时有,禅窗此夜虚。相思聊怅望,润气遍衣初。在这首诗中,诗人独处庐舍之中, 的景色,月亮已经登上了南台,秋叶飘零,冷露微凉。在相思中,不觉深夜,湿气弥漫,滋染了衣衫。诗人此时描绘的便不是一个单独的夜的意象,而是一个完整的夜——一个时间,空间,心灵都宁静幽远,朦胧的夜。这种幽远朦胧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以及夜本身的时空特色相得益彰。

二、晚唐诗歌中夜意象的自然特质及情感指向

意象是作者为了表达自身情感而精心选择和提炼,并将主观情感融入其中的客观对象。作者将某种物象作为特定意象时,既要考虑物象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特质,又要考虑这种特质所能隐示和感发的情感指向。

晚唐诗歌中喜爱用夜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是与夜的自然特质,以及它所隐示的情感指向有着密切联系的。

日落而息是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也是中国古人严格遵循的起居习惯。夜晚万籁寂静,人各物都已休息,但这个世间总是有着那么多的人难以入睡,长夜漫漫,辗转反侧,美梦难成。因此,夜晚便自然带上了浓郁的愁苦情感。

比如:李商隐的《清夜怨》“含泪坐春宵,闻君欲度辽。绿池荷叶嫩,红砌杏花娇。曙月当窗满,征云出塞遥。画楼终日闭,清管为谁调。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深夜独坐


窗前,人常云春宵一刻值千金”,可在女主人公这里,清夜漫漫,思夫远行,黑夜就像那思念一般悠长婉转。黑夜中最明显的代表——月,在这里更是给了女主人公以清冷萧瑟之感,“曙月当窗满”满的是月,缺的是良人,一满一缺,相比之下,更显得寂寥愁苦。夜深易相思,不只是因为它的漫长,更是因为它的孤寂和清冷,晚风拂过,衣袂轻飘,烛火摇曳间,思夫怨妇相对无言,只任清泪满银辉。 三、晚唐诗歌中夜意象出现的背景

晚唐是强大繁盛的唐帝国的末世,它充斥着悲哀与无奈的感伤之情。而晚唐诗歌便像是唐帝国的一曲曲挽歌,幽幽缭绕在黑暗的浊世中。晚唐历史纷繁复杂,各派势力争斗不断,很多文人往往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更多的文人则被排斥在大的政治中心之外。“甘露之变”后,唐王朝沉溺于宦官专权,直至灭亡。从此,晚唐诗人再也没有进入到核心政治圈,大多终生沉沦下僚。他们骨子里残存的那点激昂之气也慢慢被消磨殆尽,也正是如此,他们第一次大面积“全心避祸”。同时,诗歌的题材也从关心时事政治变成了描写自身日常生活琐事,怀古咏史,闺阁楼台,许多小诗则以抒发诗人自身愁情为主。

夜晚因为他的黑暗,因为他的朦胧,成为了众多文人的避风港,他们在夜中隐藏自己,也在夜中孤立自己。夜色是寂静的,而人世又是那么喧嚣,天下之大,哪里才是文人最后的栖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ef916ef79563c1ec4da712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