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主题墙创设“四要诀”

2022-07-21 18:4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幼儿园主题墙创设“四要诀”》,欢迎阅读!
创设,要诀,幼儿园,主题,关于

幼儿园主题墙的创设,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优化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主题墙的创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在内容安排上,形散而神凝

幼儿园的主题墙是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主题墙体现了园本课程。在主题墙的创设上既要充分挖掘课程的潜在元素,如当地自然及人文资源等,展示主题墙的动态功效,又要考虑阶段性教育目标和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既要关注主题活动的进,又要尊重、了解、支持幼儿,努力实现幼儿兴趣和教育目标相融合。

在主题墙内容安排上,可以先是师生共同讨论墙面布局,由教师创作大背景,将幼儿学习的月主题或园本课程下各项活动由总到分以树型网络图或其他形式分块布局,然后由孩子们通过不同的活动来收集、制作、获取各种素材,逐一投放在主题墙里相应的位置,使之丰富。如为减轻小班幼儿刚入园的分离焦虑,可以设计主题活动“我爱我家”,即在主题墙中央设计一个卡通车的房子,用卡通图文标出月主题内容。再由此分出:好棒的一家、我家里的人、能干的我们、我喜欢……。并让幼儿从家中带来全家福照片,张贴在卡通车上,每一个卡通车就是一个个幼儿的家。幼儿在自然、宽松、温馨的氛围中,减轻了刚入园的分离焦虑。中班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了一年,可发动家长参与,如设计“金色的秋天”的主题活动。由中心主题分出:秋天在哪里、秋天的节日……又如主题活动“玩具总动员”可分出我喜欢的玩具、怎样和朋友一起玩玩具、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的玩具、爸爸妈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等。这些活动不仅使幼儿与墙饰积极互动,也带动了家长参与活动。大班幼儿则成了环境创设的策划者,他们看什么都新奇,点子不少。如上学期开学不久,我园大班根据教学计划很快就定下了主题墙饰的内容:动物——我们的朋友。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有的找资料,有的画图涂颜色,有的和家长老师一起做打字、塑封、筛选等工作。不到一个星期,一个神秘的动物世界赫然展示在大家面前。孩子们很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他们在喜欢的动物图片面前流连忘返。家长们也为孩子们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赞叹不已。

在丰富主题墙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尽力做到主题内容与教育活动及幼儿学习活动相一致、相呼应,体现主题墙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展现以及学习经验的总结、强化、概括和提升作用。 在主体参与上,放手而关注

主题墙的创建应以幼儿为主体,老师起引导调整作用,使主题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基于农村幼儿园经费相对紧缺、教学资源有待开发的现状,应积极发动和鼓励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收集家庭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并在存放前进行消毒、整理分类。在活动中鼓励、支持、帮助幼儿使用不同的材料,运用不同的方法,充分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

第一,在主题展开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不断关注墙饰,并根据他们的需要及时更新墙饰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我发现我们班墙饰和以前不一样了,什么地方不一样呢?谁能帮助找一找?墙饰变化了,你们感觉怎么样?你们去看一看里面有些什么内容?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布置这些内容?它能教会我们什么?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观察和参与创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墙饰的教育功能。主题墙饰在不断的流动与变化中发挥着它的展示功能与互动功能,几乎每个星期都会给孩子带来一份惊喜,让他们产生期待,在期待中又萌生了主动参与的冲动。

第二,教师应注意提高幼儿的参与水平,让他们成为有思考能力的参与者。幼儿的直接参与有助于他们萌发对环境创设的责任感,并在参与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逐渐成为有思考能力的参与者。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创设环境,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让幼儿参与墙饰创设,既有益于幼儿,也有益于教师。它给教师提供了了解幼儿需求的机会,也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机会。既解放了教师,也推进了幼儿创造力、独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交流互动上,立体而多维


主题墙从整体到局部的安排,每种材料的运用,内容主次的安排,以及背景色彩的选择,无不渗透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智慧,同时也反映出教师个人的艺术素养。尤其农村幼儿园,墙饰的选材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经济状况,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自然资源等材料的巧妙组合和创新,同时也要关注墙饰的整体美。

以往很多幼儿园都是采用一个主题一月一更换,这样其实是极大地浪费了人力、财力。以至到现在,有的幼儿园班级根本就不要主题墙了。其实,主题墙的布置只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就可以使其鲜活、实用。

一是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白”“留白”也是一种艺术教师切忌在学期初就将主题墙所有墙面铺满,至少要有一半墙面空白或者只提供协调的底色,目的是为幼儿的参与留出空间,展示孩子作品和孩子们收集的学习资料,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墙饰设计的热情。新主题学习开始,师可以在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环境的基础上,启发幼儿思考墙饰的主题、内容、呈现方式以及采用的材料等,让幼儿感觉自己是墙饰布置的主角,从而主动地思考与创作,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与独立性。

二是教师要经常根据孩子的需要对墙饰进行修正,并允许孩子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墙饰,使他们在此过程中成为建构自己知识的主角,也就是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记录。

在交流互动上,立体而多维

“主题墙”不但是幼儿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更是全园幼儿互相学习、相互促进、整体联动的理想场所,同时也是家校互动的桥梁。

首先要注意班与班的互动。每一个主题墙饰的创设,不仅是课程内容的体现、教学活动的反,更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各个班级在准备下一个“主题墙”时,提倡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体研讨,平行班的老师彼此交换意见。有的主题可以各班独立创设“主题墙”,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设置板块,有所侧重;有的主题可以平行班级相互配合,一个班负责一至两个板块,并且幼儿作品交互使用。同一年级组的幼儿可以相互观摩、欣赏、评价,同年级组的幼儿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看看其他年级组的“主题墙”,如小弟弟小妹妹最近都学了什么?有没有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哥哥姐姐们最近又做了些什么漂亮的东西,我们去参观学习吧。

其次要注意家园互动。“家园合作”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只有让家长参与到富有创意的环境创设活动中去,才能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成为环境教育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赏者、响应者、参与者、创造者。在“我的成长档案”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家长不仅记录孩子、讲述孩子照片里的故事;在作品展出后,家长们相互欣赏、相互诵读给孩子听,增进了同伴间的相互了解。特别是我们开展“可爱豆豆”的主题活动中,家长从农村找来了我们平时不常见的各种豆,有的制作成标本的样子给孩子带来,有的耐心地制作成各种食品让孩子们品尝,还有很多家长利用豆豆的颜色与形状的特点带孩子一起制作出生动漂亮的粘贴画。这些来自身边的作品都展示在主题墙中,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欣赏着,讨论着,墙壁“开口说了话”,促进了家长、幼儿与环境的三维互动。

总之,“主题墙”使幼儿园成为一个联动的整体,成为一个和睦向上的大家庭。“主题墙”传递着幼儿成长的信息,传递着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共同的心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f07b59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