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文化的乡愁

2022-04-14 08:32: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中国文化的乡愁》,欢迎阅读!
乡愁,中国,文化

今天拿到了新书《对中国文化的乡愁》,作者乃是生活在明治、大正、昭和时代的青木正儿、吉川幸次郎等日本一流汉学家们,所选文章都是有关中国文化的学术随笔书中既有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到表述,也有对近现代文化的深沉思考。 譬如尺八本是中土乐器(五孔吹管宫廷乐器),然两宋之后,汉文化断层,尺八从中土大地上消失了,约在七八世纪时传入日本,现在仍流行于日本,称“晋化尺八”。可以说,一枝小小的尺八象征性地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机运的流转与兴替。卞之琳在他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尺八》一诗中,描写了一个海西客(即诗人本人)乘了长安丸万里迢迢来到异邦东瀛,听到了带有唐音余韵的尺八。他感到这“单纯的尺八像一条钥匙”,无意中为自己“开启了一个忘却的故乡”,仿佛看到了昔日长安的繁华。在汉民族文明鼎盛的大唐时代,东瀛来的番客来向汉民族取经,带回了尺八流传于异邦,而如今中土人在千年后却只能在异邦听到这古老的乐器了。抚今追昔,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对照,让海西客心底如昔日东瀛的番客一样涌起了“不如归去”的呼声,并进一步引起他深沉的历史衰痛与沉思:既悲哀于祖国的落后与民族文化的失落,更悲哀于国人对于落后与危机的麻木与不自觉,所以诗人才有“海西客想带回去失去的悲哀吗”的反问,以反问来启发人们思考如何继承民族文化,振兴古老祖国的问题。

确实是这样,在近代以前,中国一直向日本进行着文化输出,这个过程持续了大概千年有余,这么漫长的文化输入和哺乳,使得日本民族的文化性格、文物器具以及行为方式深受中土汉民族的影响,也使得很多中土宫廷雅文化或者民间文化在日本生根发芽、源流不绝。反观中土在千年来气运低迷,频遭致命打击,一度中兴,然最终沦于蛮族之手,民族气运断绝,精神萎靡有三百余年矣。现代汉人面对东瀛保存下来的故国风物、传统礼制可能首先会有羞赧愧疚感,如果能知耻后勇,想到要去复兴不绝如缕的中土文化传统,当然这是好事。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异邦人对中国文化的乡愁,俾能了解别国对中国文化的观感,接受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审视,无疑也是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更加能了解自己,这本书值得好好去读。 这些日本汉学家对于中国文化的见解颇为独到而且深刻,翻看目录就看到了汤川秀树的那篇《庄子》汤川是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本人倒不是汉学家,他的这篇随笔我之前看到过。汤川秀树在研究基本粒子的时候,想起了庄子中《应帝王篇第七》中混沌的寓言故事,他本人承认这故事对他有一定启发作用。因而他思考说,并不一定只在希腊文明传承的地方才能产生现代科学,东方的印度和古代中国的哲学文化中自古以来就产生过各种思想。至于是否能产生现代科学,过去不能未必代表未来也不行。这也是我的期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f2b383c18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