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重要性

2024-03-21 16:4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一的重要性》,欢迎阅读!
高一,重要性



重新认识高一学习

“我们曾经对高考复读学校的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复读生28.4%的学生高考失败与高一过渡有很大关系。济南教育心理咨询中心李主任告诉笔者,很多孩子升入高一后发现高中学科比初中难很多,而且面临新的环境和新的同学,人际交往上会有一种不适应,心态上会发生一定变化,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学习成绩。但是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这些问题是过渡时期不可避免的,因此没有高度重视,也没有及时采取对策,从而使问题愈加严重,甚至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发展。

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高一学习的特点及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消除初高中过渡阶段的“不适应症”,以帮助高一学生做好防范、应对工作,使之能够尽快地消除不适应感,顺利地展开高中学习而到达希望的彼岸。

高一是高中三年学习的起点,也是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转折点。这种转折实际上意味着一个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具体说来,与初中相比,高一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环境的变化。进入高中就读的新生是从多所初级中学选拔而来,面对陌生的脸孔和各种新感觉不知所措,内心渴望沟通交流与新同学建立友谊,由于彼此不了解又难以打开心扉,在各种活动中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情感因素的矛盾造成新生心灵的锁闭性。

2.教学内容的变化。高中教学内容较初中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深度掘进、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这是高中新生难以适应的重要原因。从教的角度讲,高中教师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期望和学习要求,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的探究去发现一般性规律,同时介绍大量的、相关的、延伸的内容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师还有意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教学内容更注重系统性、序列化和阶梯度。因此,尽管高中教学内容根本上符合“可接受原则”,但对于刚进高中的新生来说确是难以接受。

3.教学方法的改变。初中老师以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主要目的,对教学活动控制程度比较高,学生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展,思维和能力仅是浅层次的初步发展,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认识轻发展的倾向。高中阶级教师根据传授知识及对象的变化而改变教学方法、策略、模式,


注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诱发学生从自身角度对问题进行纵深思考,同时把良好的情感品质作为重要的素质因素来优化发展。新生对初、高中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引起教学方法上的

变化以及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和个性特点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

4.思维方法的改变。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在同一环境中观察和思考问题,往往容易形成思维的经验性、习惯性,造成思维定势,即对事物的认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往往按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高中新生经过三年初中学习生活,大部分学生形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他们常常满足于老师的教导和传授,满足于老师的练习测试及标准答案,遇到新问题时难以激活思维的火花,通常只能“顺推”不能“逆向”,只能“纵向”不会“横向”、“多向”,只能“单一直线条”无法“立体多角度”。对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辩证性还远远不及,思维定势的惯性冲击高中的学习。但是在高中课程的学习中却是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略有增强,正是由于初高中对思维方式的不同,结果出现对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以及学习成绩徘徊不前甚至退步的现象,导致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

那么,刚刚踏入高中学习生活的学生,如何能够够平稳地度过高一这个“过渡期”,尽快融入并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呢?这是需要家长和学生重视的问题,因为高一直接影响着高二文理分班,乃至以后两年的学习能够顺利的走下去的重要时期,所以高一必须要养成几个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1.学会自主学习。较之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寻找适合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式以模仿和记忆为主,而高中则是以理解和应用为主,要求学生要有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实践的能力,将基本概念、原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家长及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3.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首先,会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论学习哪门学科,唯有开动动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f711c1b5b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