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重阳节的风俗

2022-04-07 13:01: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重阳节的风俗》,欢迎阅读!
风俗,重阳节,作文,家乡,600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重阳节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重阳节的风俗 1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2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3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

1




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4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5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上金下银的花糕。 6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f97bf18a8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