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五种模式

2022-12-12 14:4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五种模式》,欢迎阅读!
企业集团,资金,模式,集中,管理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一、资金集中监控

企业集团搭建跨区域的资金集中监控平台,进行成员企业的银行账户收支监管、指标查询、信息反馈等,实现对集团整体资金运行的全程监控。集团不干预成员单位的资金管理,成员企业有较大的自主权,可自主安排资金总量。

缺点:仅是资金信息集中,而非真实流量的资金集中。

适用于:因股权分散,大股东不能占有上市中小股东资金,企业无法进行流量集中的情形。

二、备付余额管理

集团及成员企业都在同一银行系统开户,且银行为其设置母子账户关系。设置备付余额管理,超过余额就上收至集团账户,余额不足或临时需大额付款时,集团在其资金存量范围内下拔。

缺点:集团无偿占用成员企业资金,不利于调动成员企业的积极性。 适用于:集权制管理的集团,成员企业不多且均为全资子公司的情形。 三、结算中心

企业集团设置结算中心,主要负责母公司、子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的现金收付和往来业务款项结算,成员企业在结算中心开户。结算中心管理各成员企业的资金收入,然后统一拔付各成员企业结算业务所需要的货币资金,办理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往来结算,实行“收支两条线”

缺点:只是实现了资金的集中和内部结算,还未解决无偿占用资金的问题。

适用于:内部企业间产业链紧密,内部结算较多的情形。 三、内部银行

企业成立内部银行,成员企业在内部银行开户,主要进行集团内部日


常往来结算和资金调拔、运筹,缩短了集团内部的结算时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内部银行与结算中心相比,主要是引入了内部融资功能,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监督、信息反馈等职能,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成本管理、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等,也有利于强化内部结算纪律,解决内部资金相互拖欠问题等。一级子公司或二级子公司可以根据独立核算要求,再设立自己的结算中心,实现多层级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更有利于集团公司对各级子公司的经济责任划分和目标成本管理的实现。

缺点:通过内部运作,有可能放大信贷及结算资金,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也增加了额外的管理工作和运行成本。

适用于:在当前条件下无法成立财务公司,有资金管理需要且有多机管理机构的大型企业集团。

五、财务公司

除满足内部银行和结算中心的管理需要外,财务公司由于有金融许可证,可以更多的参与票据、同业和资本市场等,在筹资、融资、投资以及中间业务服务上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充分发挥结算中心、融资中心、资金管理中心的职能。目前财务公司管理模式是国内和世界上领先的集团资金管理模式。

缺点:审批程序繁琐、运营成本高。

适应于:成员单位较多、多级管理机构的大型或特大型集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04eb15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