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023-04-08 07:06: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欢迎阅读!
萌发,种子,条件,环境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二、教材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它重过程、重体验、重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法:实验法、谈话法。 四、学生;已有基本的实验经验。 五、实验前的准备: 教师:课件、实验材料等。

学生:每个学生调查或亲手种植与观察的一种被子植物的一生,并绘好示意图。尝试进行菜豆种子发芽的实验。

部分学生进行种子发芽率(如储藏了1年、2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小麦或其它种子)的测定。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 六、实验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七、教学目标的制定:

1、知识:通过探究知道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

2、能力:通过假设并采用对照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取证,体验一个探究知识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态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探科学的乐趣。学会尊重科学的事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种子萌发环境条件、自身条件的探究实验中,通过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较熟练地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3.培养实践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九、教学方法:实验法。

十、实验器材:饱满绿豆(大豆)种子40粒,透明的塑料瓶4个,脱脂棉,标4张,胶水、清水等。 十一、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教师可提出:播种到地上的种子,为什么有的能够萌发,有的不能萌发呢?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外界条件?让学生思考。

2、作出假设:学生由此联想到:种子在温暖、潮湿、疏松的土壤中容易发芽。然后由研究组展开讨论,分析原因,得出假设:如果具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种子便能萌发。

3、制定计划: 教师提示,要通过实验探究取证“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假设是否成立:①具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时,种子能萌发;②缺乏充足的水分时,种子不萌发;③缺乏充足的空气时,种子不萌发;④缺乏适宜的温度时,种子不萌发。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处理方式:4个洁净的塑料瓶,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并向每个瓶中放入脱脂棉,并在脱脂棉上均匀地放上10粒种子,然后依照下表中处理方式操作: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倒入少量的清水,使倒入较多的清水,倒入少量的清水,使

拧紧瓶盖 脱脂棉湿润,然后拧使种子淹没在水脱脂棉湿润,然后拧

紧瓶盖 中,然后拧紧瓶盖 紧瓶盖 置于200C

置于200C环境中

环境中

放在低温处(50C

置于200C环境中

(如冰箱内)

3、实施计划:

在课前1个星期左右,让学生根据实验方案独立开展实验进行探究。并根据实验方案中的处理方式,分析各种处理所探究的外界条件是什么?预期结果是怎么样?将分析结果和预期结果填入下表。几天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将实验结果填写入表中: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较低的温度

所探究的外界 水分、空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0531e1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