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歌浅赏之四《采葛妇歌》

2022-10-05 04:18: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越歌浅赏之四《采葛妇歌》》,欢迎阅读!
古越

古越歌浅赏之四《采葛妇歌》

古越歌浅赏之四《采葛妇歌》

《采葛妇歌》是将劳动的艰难倾诉出来的古越歌谣。《荀子·礼论》中说:“歌谣謸笑,哭泣谛号,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声音者也。”春秋晚期,越国兵败。在越王勾践入吴为奴三年之后,得益于越民不断向吴国进贡越地的物产,其中就包括有越地的葛麻布。经过越国君、臣、民的不断努力, 越王勾践用心良苦,忍辱负重,历尽艰辛,终得以返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总结经验与教训。《采葛妇歌》又称之为《苦之诗》。《采葛妇歌》就是这段古越历史中,越民,特别是采葛妇劳动艰难、困苦过程的真实写照:

葛不连蔓棻台台。我君心苦命更之。 尝胆不苦甘如饴。令我采葛以作丝。 女工织兮不敢迟。弱于罗兮轻霏霏。 号絺素兮将献之。越王悦兮忘罪除。 吴王叹兮飞尺书。增封益地赐羽奇。 机杖茵蓐诸侯仪。群臣拜舞天颜舒。 我王何忧能不移。饥不遑食四体疲。

古越葛麻布的主要产地在今嵊州一带。从春秋晚期开始,一直到民国未期的二千四百多年间, 嵊州强口出产的葛麻布还是主要销往吴地。因此, 葛麻布后来又有“强口布”的叫法。民国未期“强口布”渐渐被“洋布”所体代而消失在历史的视野之中。悲乎, 如今的越人、嵊州人、甚至强口人也鲜有知晓“强口布”的盛况了!

《采葛妇歌》不但是古越民歌,更是地道的嵊州越乡歌谣。越乡嵊州盛产葛藤, 一方面织葛麻布, 一方面还可造纸。汉未三国东吴时, 剡县开始用葛藤造纸。至大唐时, 以葛藤为原料大量生产的剡藤纸(嵊州汉、唐时称剡县, 故名为剡藤纸)是当时中国质量最好的公文用纸。剡藤纸久负盛名, 就连皇帝都用剡藤纸作诏书。因此当时称公牍为“剡牍”,举荐人才的公牍又称为“剡荐”。文人雅士更是以用剡藤纸为荣。唐.舒元舆《吊剡溪古藤文》中说:“异日,过数十百郡,郡东雏(洛阳)西


(长安),见书文者,皆以剡纸相夸。”足见剡藤纸质地之佳,用者之广。唐.李肇在《国史补》中也称:“纸之妙者,越之剡藤。”

《采葛妇歌》所唱采葛, 当时以织罗为主。歌词就从为何要采葛、作丝、织罗唱起, 道出了采葛以“号絺素兮将献之, 越王悦兮忘罪除。吴王叹兮飞尺书,增封益地赐羽奇”为目的。

《采葛妇歌》完全是平直、质朴的民歌体。没有采用比、兴、赋,完全是哭泣、谛号之情发於声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08510de45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