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一部再现传统美学的艺术作品

2022-07-27 08:1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牡丹亭》:一部再现传统美学的艺术作品 》,欢迎阅读!
牡丹亭,美学,再现,传统,艺术

《牡丹亭》:一部再现传统美学的艺术

作者:唐义发

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1



唐义发

内容摘要:《牡丹亭》是代表我国古典戏剧最高水平的一部佳作,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全部内涵,本文通过戏剧的表现形式,剧文语言特点及爱情主题,通过杜丽娘这一艺术形象对中国传统美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戏剧表现形式 剧文语言 传统美学

《牡丹亭》是汤显祖创作的一部代表中国古典戏剧最高水平的传奇作品,它通过绚丽多彩的表现形式,独具特色的戏剧语言,表达了人类永恒的爱情主题,给人以美的享受,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观点与内涵。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州人。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二十六岁即有两部诗集问世。十四岁进学,二十一岁中举的他,一身傲骨不睸权贵,不与世俗合污,在攀高附贵的年代竟拒绝与当时任宰相张居正之子结交,为豪门官僚所不容,致使四次会试落选。张居正死后,他得以考取进士,时年三十有四。步入仕途后又拒绝了宰相申时行,张四维的结纳,宁愿不考庶吉士,结果失掉了晋升内阁大臣等职的机会。并要求外放。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万历十九年因抨击时政,被贬雷州任典吏,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任职五年间,未拘捕一名妇女,未杖死一名囚犯。甚至允许犯人春节回家十五赏灯。后因对朝廷苛捐杂税的不满,辞官回乡,时年四十九岁。闲居后潜心著述,直到终老。《牡丹亭》即是回乡一年后写出的代表作。汤显祖正是将自己一生的坎坷和对理想的追求浓缩在《牡丹亭》这一作品中。诠释了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解读。

《牡丹亭》是通过那几方面表现中国传统美学内涵的呢?

.首先《牡丹亭》表现的传统美得益于它的表现形式

曾记得第十届中国金鸡奖颁奖典礼结束时,一曲《牡丹亭·惊梦》艺压群芳,令群情鼎沸引得阵阵掌声,使观看电视直播的我,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

当杜丽娘莲步轻移、衣袂款动,有如天仙般飘然而至时,整个舞台色彩黯然。强灯下的杜丽娘手持金色折扇,颊凝如脂、眼似寒星、翻卷缦舞的水袖加之声如莺啼的吟唱,有如天籁。恍若仙境,令人陶醉神往。细听念白,仿佛悠远迷茫的古意飘渺幽深扑面而来,曲词之柔媚令人消魂。尤其杜丽娘与柳梦梅的对唱对舞,更可谓一唱三叹,凄美动人。那顾盼多情的眼神,无动自舞的绰姿,令人心灵震颤。我不禁自问:难道这就是我课堂时常讲授的《牡丹亭》吗?

王国维先生为戏剧的定义是: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即:戏曲演员装扮人物,在舞台表演故事,并通过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表演是戏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吸引观众、感染人们的艺术手段。戏剧表演力求清颖柔美,表情力求细腻熨帖、舞姿力求摇拽婆娑、唱腔力求清俏圆润,看者有如置身仙境,听者有如聆之神曲。白仙勇先生认为:戏剧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美学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一种艺术。明代徐文长称之为:流丽悠远,听之最足荡人。当戏剧表演艺术形式满足了人们的视觉、听觉等感知欲望后,这种艺术形式便成为了释放人们对传统理学“行天理,灭人欲”的内心压抑的手段。俗语道:戏演人生,人生如戏。《牡


丹亭》正是把生活中永恒的真实演绎出来。把人们内心的世界的感受表达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自身的认识,拓展并丰富了人们文化生活的空间。因此《牡丹亭》在表演形式上,将整个剧情、人物的命运恰到好处地再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对于当时文化饥渴尤深的中下层民众犹如有仙为舞,有凤来仪。

.其次《牡丹亭》表现的传统美得益于剧文语言的精美

《牡丹亭》的剧情并不复杂;南安太守的女儿杜丽娘,春游家园,梦中与柳梦梅幽会。因梦境相思抑郁而死。后柳梦梅临安应试途经南安,拾得杜丽娘自画像并与其鬼魂相会结为夫妻,南安太守得之后拒不相认并以告官相协,二人历经磨难。直到柳梦梅金榜高中,皇帝亲钦,有情人方成眷属。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经汤显祖生花之笔,演绎出一段荡气迴肠的艺术佳作。

1. 剧本的感人之处在于语言保留了自然真切的口语本色。

直白的方言俚语,纯朴的口语风格,通过坦诚的内心独白,使得《牡丹亭》深入人心,让人不忍掩卷,它符合当时中下层人群的审美情趣,通俗易懂,浅显直白的语言特色,加深了人们对剧情的了解,难怪罢官一年的汤显祖写出《牡丹亭》后,立刻在民间引起轰动,产生广泛影响,达到“家传户诵”的效果。几令《西厢》减价。白仙勇先生评其为“四百年姹紫嫣红牡丹亭,实是四百年青春梦”此言恰中其谛。如“芍药阑前,湖山右边。和你把领带松,衣带宽,袖梢儿搵着牙儿飐也,忍耐温存一晌眼。”如此直白的语言,怎不叫人为之称绝。

2. 剧本的感人之处在于语言融入了古典词赋的绮丽风格。

《牡丹亭》剧文除具有来自口语的自然真切的本色外,同时融入了六朝词赋、唐诗宋词的典雅绮丽、含蓄蕴藉的风格。潜词造句骈俪华美幽奇绚丽。编就成一种富于赋的句式,诗的韵律,词的意境的特质戏剧语言形式。如“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成看的这韶光贱!”如此数语,汤显祖竟将人们常见的普通景色描绘得如此多彩绚烂。尤其令人欣赏的“姹紫嫣红”句出自杜牧《晚情赋》:“姹紫如妇,嫣红如文”。汤显祖取之化旧为新,另创新意。再如柳梦梅与杜丽娘二人对唱:“如美花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出闺自怜”读之句句珠玑催人甜醉。

.再者《牡丹亭》艺术美得益于表现人类永恒的主题

《牡丹亭》最能打动人的是:它将人类永恒的主题通过杜丽娘之口真实大胆的喊出来。振聋发聩,有如夜霾中之闪电刺破苍穹,唤醒长期被封建礼教禁锢的广大妇女蠕动春心;“春啊春,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出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淹煎,泼残生,除问天!”这石破天惊的一声喊,是如此真实、哀婉、大胆、让人听之柔肠寸断。毫不掩饰表达了杜丽娘对爱的追求,对封建礼教的背叛。

杜丽娘年方二八,正值豆蔻年华的花季,这样一位妙龄女子,为何会发出如此哀怨?难道只是单纯为了爱情?然而春闺深锁,苦读经书的她,不具备追求爱情的条件。她只能将思春之心深埋胸中。长期封建礼教的压抑使她无法排遣内心的苦闷,她只能将显意识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渲泄于潜意识中,在梦中寻觅自己的爱情。

当杜丽娘在花园中做了一个春梦,梦中找到了挚爱的情人,了结了她内心的情结。她内心的苦闷、悲怨长期压抑的春情渴望如同涌泉喷发,自由奔泻。人性的欲望和心灵的快感在梦中得到抚慰。然而梦毕竟是梦,梦醒后,流水落花梦难复。在徒然的春梦中爱情的渴望经受了绝望的煎熬,最终爱情、生命同时枯萎,演绎出恒古奇观的人鬼恋。




《牡丹亭》的问世,引起了社会的共鸣。据传娄江十七岁女子俞二娘,因读剧本不胜伤感,愤惋而死。更有女子冯小青者,看后写下:“冷雨出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情我,岂读伤心是小青。”的诗句。可见当时《牡丹亭》艺术感染力之大。

《牡丹亭》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源自于汤显祖对传统美学的再现,即对“情”的肯定。它真正捅到了人类的痛处、解读了应如何平衡自身爱情焦渴与心灵的激情。《牡丹亭》以它传统美学方式,将其演绎的更加直接、形象和具体。《牡丹亭》的艺术魅力也正因如此而显得更加美丽。

唐义发,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现代语文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09fb51783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