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022-04-16 07:2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欢迎阅读!
培养,能力,分析,如何,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作者:高方军

来源:《中外教学研究2012年第11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白问题的相互关系,因而,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对于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已知条件,什么是问题,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数学知识,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已知和未知的关系,明确题目中含有的数量关系,能认清条件和问题各代表什么?要让学生有初步的数量关系意识,小学低年级接触到的数量关系主要有单价、数量和总价,单量、数量和总量,部分量、部分量和总量等简单的也是比较基础的关系,它是解决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作为教师,要让学生从小就会找数量关系,最重要的是理解题中已知数学信息是表示什么?问题是什么?如何利用已知条件求问题。 培养小学生读题的习惯,一遍不懂读两遍,多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理会题目的意思。同时,加强与学生经验的联系,要从身边接触的生活问题出发。与其让学生解决从未接触的生活数学不如整合题目,改学生经常接触的事情,同时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他们亲身体数学只是形成过程,在活动中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兴趣和技巧。通过试一试”“比一”“做一做,将抽象上升到再现。如:用简笔画表示一幅图,图上有三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的每边坐两人,这些同学去坐船,每两人一条船,要几条船?我让学生上讲台表演做跷跷板的分组,很多学生能一下就明白,利用跷跷板数和每个跷跷板上的人数求出总人数,在此时,我没有打断学生思维,而是询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举手了,原来,除了可以3之外,还可以6,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轻易的理解到坐船的人就是做跷跷板的人,又加强了题意的理解。

其次,是利用线段图辅助分析,将抽象的数学文字转化成直观的线段图。如: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跳绳组有47人,跑步组比跳绳组多18人,跑步组有多少人?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后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学生很快能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

再次,让学生加强对字义的理解。通常情况下,学生知道多用加法,少用加法,但在具体环境中又有不同,如饲养小组去年养兔24只,今年比去年多8只,今年养兔多少只?饲养小组去年养兔24只,今年养兔32只,今年养兔的只数比去年多多少只?同样是多,因为处的语言环境不同,所以所有的解题方法也不同。因而,教师要加强对题目意思中字义的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0af0cc2daef5ef7ba0d3ca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