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对宋词发展贡献及作用

2022-04-01 16:15: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柳永对宋词发展贡献及作用》,欢迎阅读!
柳永,宋词,贡献,作用,发展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作贡献和作用

摘要: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无论是其当世还是其后世,柳永都算得上是一个“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不能被忽略的人物,这样的结果,当然多数情况下来自于文化话语结构的时代局限,柳永的俗词使他备受争议,也形成了一个“凡有市井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独特现象,可以说,这几乎是前无古人,迄今为止也是后无来者的,而柳永作为这样一个虽备受争议却永远不能被忽略的历史人物,其对词坛的贡献和影响也是不可磨灭的,本文试从词风、体、词境等方面分析柳永词对宋词的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关键词:柳永 宋词 影响 贡献

引言

柳永,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但他落拓不羁,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与妓女、乐工交往.因此屡试不第,还落了个“奉旨填词柳三变”的称号。对柳永词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但我认为,柳永虽在社会地位上是个平民,但在词史上,也真个应了他的那句词“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惟有用文体发展的眼光,考察柳词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的革新意义,才能恰当地评价它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发展贡献.

一: 从形式上看.柳永的贡献首先在于把不少小令扩展为慢词.并发展了慢

词.使词调构成发生了重要转变

词,最初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才脱离音乐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词体的分类中一种是以词的字数而加以区分,即:小令、中调和长调。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字句不多,称为令词。北宋后期,出现了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称为慢词。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相比同时期的词人,柳词的内容、特点均呈现出独特的特色。这一点在:关于宋仁宗朝四位杰出的词人,即柳永、晏殊、欧阳修和张先的现存作品,比较他们各自所用词牌,即可看出各种各样的差异。如下列表格所示:(现存作品据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 年版) 现存作品数 所用词牌数 六首以上作品八十字以上

词牌数及其作作品

品总数

212 126 3调,31 87调,122 136 36 7调,67 1调,3 240 69 8调,147 10调,12 165 96 2调,19 16调,18 从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一、柳词中长调在词集中的数量,在四个词人中位居首位,其长篇之作特多,而其他三位词人长篇则甚少;二、相比较于欧词与晏词的作品词牌集中于有限的几个词调,柳词与张词则没有此种倾向,特别是柳词,


作品涉及的词牌最多。

从敦煌曲子词看,慢词早就在民间流行,但文人却很少染指。柳永长期生活在市民阶层中,接受了当时歌妓、乐工们的影响,大量地创制慢词.他一方面“变旧声,作新声”,将旧调名翻新,由小令、中调衍为慢词,另一方面“奏新曲,谱新词”自己创制了大量新调慢词。这就为词家在小令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翻检一下《乐章集》,与唐五代词同调名的词作不少,但篇幅却长得多。柳永的贡献更在于,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把慢词的艺术表达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慢词因篇幅长,字数多,在表现手法上自然要有别于小令.一般来说,小令以含蓄蕴藉、言简意丰见长。慢词则以铺叙取胜。慢词铺叙之法.在后来周邦彦和豪放派苏、辛等人手中,得到充分发展,但作为第—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柳永实在是功不可没。在柳永的带领下,词人们才大量创作慢词,并取代了旧有小令的地位.

二:从内容上,柳永词在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上为后代词甚至元

曲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扩大了词的境界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唐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离开市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柳永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轻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首先,柳词多写当时市民的生活情景,涉及时事政治与人民疾苦者很少.他或抒写身世遭遇与对功名利禄的感慨,或反映妇女的生活愿望和男女恋情,描摹城市繁华和旅途风光,或咏史、咏物及游仙,都能以自己的切体会写出真情实感。通过他个人悲苦情绪的自述,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与压抑。飘零无依之感于写景中隐然可见,如脍炙人口的《八声甘州》“渐霜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写来苍凉豪远,连不满柳永词风的苏轼也惊叹“唐人佳处,不过如此”。

其次,柳永词中数量最多、艺术成就堆高的,是反映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恋情的词.柳永曾落拓不羁,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与妓女、乐工交往.所以这类词多数是写妓女生活的,或写她们的绮罗香泽、柳腰花态,或写她们期望摆脱烟花巷陌.但大多数还是能如实反映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妓女们的苦难生活和思想感情.

再次,柳永词中记述胜景与描写风光之作也很多,生动地再现了当日京都的繁华.这些词作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市民阶层的生活状况。在词的题材内容上注入了新的成分,客观上也可以帮助读者认识当时城市的风貌.还有,柳永因长期被捧斥于官场之外,穷困潦倒,辗转流浪,他的一些表现羁旅行役的词也写得很精工柳永的词突破了传统的题材范围。纳入了新的内容,为提高词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以后苏轼在词中“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先导.

柳永词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酌习气,吸收市井语言,是为了适合市民群众的口味,有通俗、明白的一面,形成了“凡有市井饮处,即能歌柳词”的效果。柳词的口语化的特色,对说唱文学和戏曲文学则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尽管柳词的语言浅显平易、明自如话,描写又淋漓酣畅、铺展舒张,但它仍然保持着隽永


的韵味,仍然具备深婉含蓄的风格。在宋词发展上,柳永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除了开扩慢词这个领域之外,还是把音乐文学结合起来,把专家和民众沟通起来的代表作家。因此,我们应肯定柳永在词作的贡献,没有柳永,则词的生命不仅会缩减,继起的曲也必然不能蔚为流风!

三、从表现手法上,柳永善铺述,尚白描,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之前,词家多多用比兴,追求含蓄,讲求余韵不尽的效果。柳永在慢词这相对扩大的客体中,由以往较多地运用比兴手法,发展为较多地运用赋的手法,层层铺叙,尽情渲染,“铺叙展衍,备足无余”,熔叙事、抒情、写景于一炉,丰富了词体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语言又明白浅近,不避俚语俗语.这也是为了便于歌妓的理解、歌唱.前人把柳永的作品分为“雅词”和“俗词”两类,对他的俗词,非议最多,认为“词语尘下、以俗为病”,这其实反映了士大夫文人“词欲雅而正”的正统观点.但当时的市井男女却喜爱俗词,即所谓“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柳永词与民间曲子词的传统一脉相承,又从市井流行语和教坊习用语中汲取养科,形成了清新浅俗的语言风格,有些口语化作品.今天读来还觉有新鲜的活力.刘熙载在《艺概》中论柳永词的语言风格说“耆卿词细密而妥帖,明白而家常” 很是贴切。因柳永这类词多为教坊乐工的新腔填词然后交付歌妓演唱,所以常用代言形式,抒发男女相思离别之情,在语言方面要求浅显明白,以本色为贵.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写景用疏笔白描。抒情不讲究高雅含蓄,而是淋漓透彻地叙说确有“如其口出”的妙处.有人以柳词为“金元曲子之先声”,甚至直接封柳永为“元曲之祖”,可见其俗词影响之大.

结语:

在灿若星河的中国文学史中,柳永可能只是沧海一粟,而对于柳永对宋词发展对文学文学发展的影响,本文谈的也只是须尼芥子,虽然柳永在一千年来一直受人诟病,但其为文学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是值得后人研究和铭记的。笔者谨以爱柳词者的身份,向这位伟大的词人致敬。 参考文献:

[1] 唐圭璋编.全宋词(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65 年版.

[2] 平玉霞 张瑞静 .浅谈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安徽: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4. [3]朱彝尊.词宗发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花志红,赖彬伟.柳永在宋金元时期的影响[J].西昌学院学报.2006(3) [6]徐定辉.论柳永对词境的开拓[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6(4)

延边大学 08中文 yp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0b04cc7a1c7aa00b52acb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