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水浒传鲁智深人物分析

2022-04-29 04:3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完整)水浒传鲁智深人物分析》,欢迎阅读!
鲁智深,水浒传,人物分析,完整

(完整)水浒传鲁智深人物分析

读《水浒传》有感之鲁智深人物剖析

《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该部小说当中塑造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人物众多且个性鲜明,细读无数遍仍然让人感觉如初读。其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人物是鲁智深。作为施耐庵在小说起始阶段就重点刻画并且在结尾也浓墨重彩的人物形象,鲁智深在《水浒传》的地位和分量不言而.我在小说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尝试对鲁智深人物形象进行了细化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鲁智深的生平

鲁智深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名著《水浒传》里的重要英雄形象,在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中排名十三。他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智深,“胖大和尚,脱的赤条条的,背上刺着花绣",故又被人称为“花和尚”。著名诗人聂绀弩曾作诗《水浒人物五首》,其中便有《鲁智深三首》,精炼地概括了鲁智深的一生。 《水浒人物五首之鲁智深三首》 其一

肉雨屠门奋老拳,五台落发不参禅。姻缘说破销金帐,游戏闹翻碧柳天. 有我深林无冤鬼,送君明月满山川。惺惺只顾惜惺惺,天地古今孰此贤。 其二

何处何人有祸灾,洒家未肯挺身来?独撑一杖巡天下,只为三拳上五台. 匹妇匹夫仇不复,行云行雨泪谁揩。桃花村自师经后,岁岁桃花烂漫开。 其三

横身截挡人祸灾,截得人灾已上头。打罢三拳游代北,飞来一杖到沧州。 佛灯狗肉几馋死,村夜桃花为嫁羞。欲访吾师何处所,海潮声里衲衣秋.

鲁智深在上梁山之前是经略府提辖,因救民女金氏而打死当地恶霸镇关西,为避祸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为僧.在寺院因酒后闹事,在智真长老的推荐下往投汴京大相国寺,并在东京相国寺守留菜园期间偶遇林冲并与之结下深厚的友谊。后在林冲蒙冤受难之际救下林冲,直到后来遇到杨志,与曹正等人夺得二龙山并做头领,在三山聚义大战呼延灼后,同其他人一起上了梁山。鲁智深上梁山后英勇善战,反对招安。梁山归顺朝庭平定辽国后,鲁智深重上五台山谒见智真长老问询前途.智真长老曰:“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后来,鲁智深果然擒得方腊大将夏侯成,并亲手抓获方腊。回京途中,在杭州恰逢钱塘江潮信大至,鲁智深想起长老之言,问明“圆寂”之意,沐浴更衣,焚香打座,圆寂而逝。

二、鲁智深性格特点

(一)豪爽侠义,嫉恶如仇

《水浒传》第三回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地痞恶棍郑屠横行一方,号为“镇关西”,公然强娶民女金翠莲做妾,先奸后弃,并讹诈虚钱实契的三千贯钱两。金氏父女无力和他争辩,只得含泪卖唱还债。当鲁智深吃酒时得知这个情况,勃然大怒,当即就要去打死郑屠,被一同饮酒的史进、李忠劝住。他立即凑钱,送与金老父女做盘缠,让他们收拾行李,自己来打发他们起身.当天气得连晚饭也没吃就睡,第二天起个大早,打发金老父女走后.怕店小二拦截报信,在店里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老父女走远了,方才起身去寻郑屠,意用要精肉臊子、肥肉臊子、软骨臊子的办法来激怒郑屠,使他先动手,好有个打他的借口。果然郑屠发怒,抢刀扑打,鲁智深趁机三拳两脚就要了他的狗命,为地方除了一害.

《水浒传》第五回记,“花和尚大闹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之后,被智真长老转荐到东京相国寺安身。途经桃花村,投宿刘太公庄园。恰逢桃花山二大王小霸王周通强娶刘太公独生女儿。鲁智深主动提出,要给强盗说因缘劝他回心转意。周通夜里来做新郎官的时侯,被鲁智深揪住痛打一顿。后鲁又领着刘太公到桃花山退亲,当着大王李忠和周通的面,劝说周通把这宗人家不情愿的婚姻放弃,逼得周通折箭为誓方才罢休.

《水浒传》第八回记,“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拯救林冲。当鲁智深听说高衙内调戏林娘子的时候,他也不管他是本朝太尉的公子,也不管他干爹多么有权势,立即领了几个人欲帮林冲出气。高衙内在东京仗势欺人,京师人惧怕他,连当事人武艺高强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也慑于高俅的权势,抬起的手又只好放下,隐忍不发,而局外人的鲁智深却怒不可遏,破口大骂高俅,嫉恶仗义的性格千古共见.后来他不怕得罪高太尉,明知他要害死林冲,偏要在野猪林搭救了林冲,并亲自护送,使林冲得以安全到达沧州牢城。

(二)率性而为,不拘小节

当听了镇关西恶行之后,鲁智深不问后果,出手教训他,,三拳将他打死。在华州救史进时, 他不听武松、朱武等人的劝说,不管事情办成办不成,一个人前往搭救,结果身陷华州.在桃花山,他嫌李忠、周


(完整)水浒传鲁智深人物分析

通为人悭吝,索性偷了他们的金银酒器,滚下后山,不辞而别。尽管有人认为此事不是丈夫所为,但金圣叹评道:“要盘缠便偷酒器,要私走便滚下山去?公曰:堂堂丈夫,做甚么便偷不得酒器,滚不得下山耶?益见鲁达浩浩落落。"

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时,很不遵守禅规戒律。他在禅床上倒头便睡,在佛殿后随地大小便;吃酒骂人,打架毁物,把五台山闹得鸡犬不宁.这说明,鲁智深一方面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内心充满苦闷与烦躁,一方面他也是英雄不受羁绊,反映英雄的叛逆性格。所谓大丈夫做事,无可无不可。

(三)粗中有细,勇而有谋

在《水浒传》第三回中,鲁智深为了保证金氏父女能平安的离开,他几次“寻思”,就表现了他的精细。他寻思怕店小二拦截金老父女,自己就在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老父女去得远了,方才起身.

鲁智深虽然性格急躁,行动莽撞,但在斗争中有时又很细心机智.拳打镇关西时,没想到三拳把郑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为此吃官司坐牢,自己单身一人无人送饭,于是假装气忿,指着郑屠尸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这样便脱身而去了.在大相国寺菜园子里,几个泼皮要算计他,故意跪在粪窖边不起来,这引起他的疑心。他走到跟前,没等泼皮上身,一脚一个把两个为头的踢到粪坑里去了。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的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解救林冲时,鲁智深看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他便生了疑心,感到其中有阴谋,放心不下,一路尾随跟踪,料定他们要在野猪林动手,先奔往那里隐藏,最后成功营救了林冲。这些地方均说明了鲁达粗中有细,胸有韬略,并非一味鲁莽。 三、佛陀在心

通观全文,作者对鲁智深的形象塑造呈现出矛盾的二重性.一方面赞扬鲁智深仗义助人、豪侠勇武的美德,褒奖他所建立的不朽功勋,称赞他的”无欲”,另一方面又浓墨重彩地描述他对佛门清规戒律的践踏。虽然鲁智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和尚,他杀人放火,不守”三归"、”五戒",但最后他在小说中坐化成佛,结局极其圆满,可以说,是所有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中最为圆满的。他生擒方腊,立了大功,这是事业的圆满;在杭州圆寂,安然善终,这是命运的圆满,要知道,被朝廷招安后,众多梁山好汉南征方腊,出生入死,七十人不得其所。鲁智深圆寂后,大惠禅师手执火把,直来龛子前,指着鲁智深,道出几句法语:“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谁的一生,能像他那样,完全活出自我,又完全奉献自我?谁的一生,能像他那样,用自己的生命,使满空飞白玉,令大地作黄金?这是佛啊!所以,鲁智深的死,是圆寂,是圆满,是成佛了。

虽然鲁智深自诩“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但事实上他才是一百零八将中修善果最多的人,杀的都是该杀之人。对于鲁智深来说没有真正的行恶,行的恶实质上都是善,鲁智深的行为是性格所致,为他的真、直、纯、粗、仁,才在各种具体情况下不得已破了戒.鲁智深这样一个巨大的矛盾综合体,在内在与外在不统一、思想与言行不统一中最终走向真正的统一,万念俱灰、无欲无求、不为外界一切所诱惑,依据自己的内心行事,为“善”独尊,从而浙江坐化,得道成佛。

鲁智深的形象,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性精神和阔大的胸怀,是中华民族骨子中的正义、良知与高贵,这是我们民族经历几千年封建统治,仍然保持着反抗精神与人格尊严,仍然能够生机勃勃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珍贵遗传基因.因此,鲁智深在《水浒传》中成为了一个熠熠闪光的人物,成为了广大读者所喜爱的一艺术形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117ef0672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