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汉字的对仗艺术

2022-04-12 04:02: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联:汉字的对仗艺术》,欢迎阅读!
汉字,对仗,对联,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联:汉字的对仗艺术

作者:

来源:《新作文·初中版》2020年第02



125日是农历的春节,又到了贴春联的时候,这大概是如今的我们一年中唯一关注对联的时候。作为传统文化,如今已经没多少人会写对联,尤其是对仗工整、用词典雅的对联。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对联这门对仗的艺术

当今大约有50007000种不同的语言,拥有文字的不到4000种,发展出高度成熟的书文学的又不足百种,而汉语文学无疑属于其中最重要、最特征鲜明、最成绩斐然的那一类,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作为文学语言的必要组成,汉语修辞从小学教育就出现在语文课本里,似乎简单得很,叫人不以为意。而漢语修辞中最博大精深妙趣横生的那一种,对仗,却在高考之后就被人抛诸脑后。这就不免令人遗憾了。

对对联最集中考验了汉语文学中对仗的修辞能力。

所谓对仗,即两个字数相同、语法结构相同、对应词汇词性一致、平仄相反的句子联用的修辞——这几乎对应了汉语的每一个特点:汉语是一种罕见的以单音节词汇为主的分析语,而汉字又是一种更罕见的语素文字,感性地说,就是汉语的结构和字数格外自由,形式的秩序就格外清晰,而对称总是最能唤起形式美感的。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揽大薄之芳苣兮,搴长洲之宿莽(屈原《离骚》).早在先秦文学中,对形式对称的追求就已经露出端倪;“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而促使这种形式对称不断走向精致和成熟的,是从秦汉到六朝持续发展的骈文,骈即对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183d91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0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