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江雪

2022-05-07 13:1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独坐敬亭山、江雪》,欢迎阅读!
敬亭,江雪

《独坐敬亭山》《江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朗读两首诗,理解诗意,在诵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感受诗人的孤独情绪;

结合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比较理解两位诗人产生孤独情绪的原因和在面对孤独时不同的态度。

学习方法:导读、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 入、创设情景:

借景抒情是诗歌中常用的抒情手法。今天我们学习《独坐敬亭山》《江雪》两首诗,看看两位诗人在诗歌中借景物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解作者:

1.李白(701762年)

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2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3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4)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水》《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2.柳宗元(公元773公元819年) 1)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二人共同发起了“古文运动” 4)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小石潭记》《江雪》《渔翁》 等。 三、朗读诗歌,教师指导:

1. 指名朗读,正音断句。

2. 再读诗歌,把握语气语调。两首诗歌都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孤独)

3. 配乐朗读,感受情感。 四、 作探究:

1.自读诗歌,翻译诗句,想想诗句中哪些字眼和“独”照应? 展示要求:读诗歌----译诗句----说字眼----讲理由 2.出示背景: 《独坐敬亭山》

一说作于天宝十二年(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年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长期飘泊的生活,使李白饱尝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世态炎凉,加深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也增添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感。此诗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另一说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他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此时再也没有昔日朋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再也没有纵酒论诗的潇洒。诗人独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 《江雪》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于是,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龙兴寺安身。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身体上受病痛折磨,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江雪》

3.联系写作背景,说说李白和柳宗元在诗歌中借“敬亭山”和“蓑笠翁”两个形象,分别表达他们对待人生孤独失意时怎样的态度?

五、拓展延伸:

下面两首诗是怎么表现孤独心情的?

《月下独酌(节选)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戴着一顶斗笠披着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长的渔线一寸长的鱼钩;高声唱一首渔歌喝一樽酒,一个人在这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 六、 小结:

1.表现手法; 2.思想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189eb6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0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