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歌词中的植物意象分析

2022-07-09 14:00: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方文山歌词中的植物意象分析》,欢迎阅读!
方文,山歌,意象,植物,分析

方文山歌词中的植物意象分析

作者:邓丽娟 廖秋林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2



邓丽娟 廖秋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要:本文从植物意象方面探讨了方文山歌词的意境,得出植物意象的运用对歌词意境的形成作用很大。

关键词:歌词;植物;意境

方文山被称作华语流行乐坛第一词人。学术界对他的广泛的研究使得方文山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自古以来借植物表情达意是诗人浪漫而感性的抒情方式,深得古诗词神韵的方文山歌词里面也充斥着大量的植物意象。笔者搜集了近百首方文山创作的歌词,涉及有植物意象的词有73首,占他所有作品的70%。其中中国风作品38首,有植物意象的作品占50%。本文选择出现频率较高、文化深厚的园林植物为例来研究方文山歌词的审美意境。

1 植物意象分析

1.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别怨 娘子却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娘子)

在别离诗词的意象群中,柳出现的频率最高、蕴蓄的离思最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早在《诗经》中便开启了柳树代表离情别怨的先河。“柳”者,留也。“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故而柳树成了千古年来渲染离情别绪的主要意象。真真是“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在古人看来,“折柳赠别”,是向对方表达离情别意的最为含蓄、也最为生动的方式。

《娘子》开头是一副折枝盼归图,娘子思君深切,她每天都要折一枝杨柳。用柳点明离别的主题,离愁扑面而来。“景色入秋漫天黄沙掠过 /塞北的客栈人多 /牧草有没有我马儿有些瘦”。此处借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意象,形象的展示了男主人翁多年在外漂泊的沧桑和落魄。相公心曲流露“什么恩怨过错/在多年以后还是让人难过/心伤透”。是怎样的生存挣扎可以模糊了家中爹娘的轮廓和让娘子每日以泪洗面?一句“娘子我欠你太多”似乎听到了男子心中隐隐的哭泣声。作者用只言片语把这段夫妻之情的真挚、无助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言的杨柳更增酸涩味道。

1.2 落花寂寂,点点委青苔——寂寞 闻泪声入林/寻梨花白/只得一行青苔(千里之外)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青苔的生长意味着没有来访者。居闲就寂的青苔,自然别有一番幽意之深伤[1]

《千里之外》用华丽的辞藻刻画了用一生等待的凄美爱情。“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等燕归来”这一方屋檐下的角落就像是天涯海角,千里之外,这原是等待爱人归来的心境。然后插叙送别的情形,作者是极佳的导演,离别的地点在古城墙外,破败萧瑟一如离人的心情。浓雾是化不开的愁绪,风声是沉重的叹息。风格是黑白默片,对白也是“看”不清的,绝望之情油然而生。其实结局早已知晓,只是未来如蝉翼一般脆弱得经不起猜测,不忍心拆穿罢了。“闻泪声入林/寻梨花白/只得一行青苔/天在山之外/雨落花台/我两鬓斑白”幻想中重逢的情景是梦幻的,伊人身着琉璃白从雨中款款走来,她的出现有着诗化悲哀的魔力。如此忠贞的爱情


在现代社会绝对堪称传奇,对人们来说一如世外桃源般飘渺,歌词因此也带有了一丝追求理想的意味,用隐逸深远的青苔点缀文墨简直妙绝。

1.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离愁 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菊花台)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秋满篱根始见花”,因菊花开在清冷肃杀的秋季,也带了别样的忧伤和凄凉的色彩。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道尽了多少离愁别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菊花台》的叙述方式与歌词《娘子》相似,区别在于《菊花台》糅合了更多传统元素,意境更为优雅含蓄。歌词的开头泪光、惨白的月弯弯、霜、阁楼用蒙太奇的手法创造了深秋月夜相思图,雨、朱红色的窗、风、梦与前文呼应,正是一处闲愁,两地相思。不言愁而处处引愁思,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菊花残/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通感等诸多修辞的运用加上画面感很强的文字,最后的一夜惆怅让人感伤不已,而这感伤却带着菊花般的华丽和优雅。

1.4 雨打芭蕉——相思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青花瓷)

芭蕉“风流不把花为主”,以观叶观形为主。蕉叶形状似翠旗似绿扇,更像美丽的凤尾,未展蕉叶又恰似少女婉转百结的心曲。“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下雨时节,“草木一般雨,芭蕉声最多。”雨水打在芭蕉上面发出哔哔啵啵的声响,时紧时缓,“点滴凄清”勾起了人们无限愁思。

《青花瓷》堪称方文山的巅峰之作,以后其他再不能出其右。歌词描绘了发生在江南小镇的一次邂逅进而引发的相思之苦。诗曰: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最喜“惹”字不失调皮地道破缘分的玄机。“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将青花瓷的制作和爱情融合在一起,这一连用的“等”字强调爱情里最无力最无奈的就是等待。骤雨打芭蕉如此激烈的呐喊和青花瓷千年爱情秘密的穿越桥段终让这段单恋升华为荡气回肠的爱情绝唱。

2 小结

方文山深谙中国传统文化,擅长创造意境,他的中国风歌词里面充溢着丰富的古典意象,植物意象的运用不仅使歌词意境更加清新而且使歌词的情感表达更加委婉含蓄。那些古典意象成为歌词中最为美妙的符号,这也是方文山深受广大听众喜爱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俞绍初,张亚新.江淹集校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王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18cb3b472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