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2023-03-22 15:39: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随笔】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欢迎阅读!
想象力,语文教学,小学生,随笔,培养

教育随笔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意识和进取精神。”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创新思维的火花能得以“燎原”。

一、加强朗读,激发想象。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才能对语言文字进行接触和感受。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一文时,我就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进行想象,想象秋天落叶的声音、蟋蟀的声音、大雁的叮咛和秋风的歌吟,这样才能与作者保持一致的心境,使其产生共鸣,感受秋天的声音、感受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进而感受秋天的来去匆匆。

二、运用排比,激发想象。

排比句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气势,所以用排比发挥充分的想象,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如:“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要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想象到了窗外的安静以及大青树下孩子们上课时的专心致志。

三、仿写句子,激发想象。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语文要细细品读时说:“阅读时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能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唯有这样,才能挖掘文章的蕴涵,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养成用词造句的好习惯。模仿课文中基本句型、句式、常用句群做写话训练,就是为了建立完整的句子概念。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之后让学生仿写,鼓励他们尽情想象秋天还有什么声音?孩子们纷纷起笔,大多数孩子都写得不错。像王昱哲同学听写到:

听听,秋的声音 蜜蜂煽动着翅膀, “嗡嗡”

是和花朵告别的话语。 听听,秋的声音, 稻谷笑弯了腰, “沙沙”

是向秋天鞠躬的声音。

这些极富想象力的句子,让人无不感到对秋天依恋。 四、借助插图,激发想象。

小学语文课本中,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有一幅或几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有照片、有绘画,形式不同,风格各异,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又是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辅助材料。有时一幅立意角度与视觉效果俱佳的插图留给我们的印象甚至可以超过文字所表现的内容。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铺满金色巴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1fa92e9cd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