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赏析

2023-01-21 00:02: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舞蹈赏析》,欢迎阅读!
赏析,舞蹈

舞蹈赏析——舞剧《牡丹亭》



222010311032020 袁宇

背景: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记”。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通过这学期对于舞蹈精品赏析课程的学习,我利用课余时间观赏了这部含有丰富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的舞剧,下面是我对这部舞剧的鉴赏分析。

特点这部舞剧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突出爱的浪漫与爱的浓情。为了表达主人公的爱情,全剧安排了许多单人、双人、三人、群舞等舞段。舞蹈主体从《诗经》第一首《关雎》的话外音开始,就把丽娘的美丽动人从诗书包围中突出出来,而后是她在游园时对春天百花盛开的感想,与柳梦梅的梦中激情相会,进而对青春的怀想与感伤。后来进入相思,在“求之不得”之时也不过于悲伤,毅然把自己的音容画于绢上,在死后赴阴间途中,对柳梦梅的苦苦追寻,在旅馆两人对爱的回忆与缠绵,在审判时和判官的申诉,大段大段的双人舞、单人舞蹈在编导们的精心设计下,把两人的青春和激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至善至美,美轮美奂。特别是冥府杜丽娘的独舞,一跳三叹,感情强烈,感天动地,叹为观止,把主人公对


爱的坚贞,对爱的恪守表达得格外动人。柔情与刚毅的结合,亦具豪放品格,更有一段阳刚情怀。为了渲染爱的情境,编导安排设计了灵人的生命之舞一段,人抬着柳枝的舞蹈,大幅度的水袖抒情,表现了对爱的追求与灵魂的净化,强烈而新鲜,把情与爱推向极致。尤其是表现梦境,表现缘分,甚至梦中相会,都较好地体现了乐而不淫,含蓄多情的古典美,对天发誓的主题舞蹈动作,彰显了民族大爱和品德情操高尚的思想境界。

区别由南京前线文工团创作排演的舞剧《牡丹亭》把五十五出、可以连演三天三夜的戏曲台本浓缩为一台90分钟的舞剧,把曲折繁复的故事改用舞蹈来表现,其难度可想而知。如前所述,该剧编导在忠于原著的精神上进行改编,删除了情节上的细枝末节,重构激烈的矛盾冲突,突出了主人公浪漫的爱情主线,时拓展可舞的空间。比如,原著中柳梦梅拾得杜丽娘的画像是在太湖石的假山缝隙中,并非在热闹的集市。集市的场景提供了舞蹈场面的多样性,书生、商贩、妇女、屠夫,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和舞蹈动态各不相同,在爱情主线下铺陈了生动的民俗场景。再如,原著判官查冥府“婚姻簿”时得知杜丽娘与柳梦梅“有姻缘之份”,故放其出枉死城还阳,舞剧则将“冥判”放在三幕。为了加强舞剧中的戏剧矛盾冲突,也为了突出杜丽娘的痴情,又将情节改为判官为杜丽娘真情所感动而放其还阳。还有,原著中柳梦梅与杜丽娘的游魂相会是在丽娘死后三年;结尾杜丽娘虽与柳梦梅结为夫妻,但还遭遇了一番周折,更有“丫鬟”“石姑”等人物的简化,如此等等舞剧都做了一定的修改和删减。从整体结构来看,笔者认为该舞剧在“减头绪、立主脑”方面做了比较成功的把握,符合传统的“起承转合”的戏剧结构模式。

感想:把原本属于昆剧的牡丹亭改变成仅仅只100分钟的舞剧本来就是一件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23b512a93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