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巧用小故事

2023-04-19 16:03: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物理教学巧用小故事》,欢迎阅读!
物理教学,故事

物理教学巧用小故事

理综组 甘涵绮

物理教学了五六年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 学生既喜欢物理又怕学物理 . 教学实践告诉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小故事在课堂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优秀的初中生只有三十分钟左右的注意力(差的学生甚至只有二十分钟左右)有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沉闷气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小故事来调节。如在学《声现象》中声音的传播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位老太太头一回坐飞机,听说飞机的速度比声速还快,她们找到了机长,恳切地说:机长,请飞机开的速度不要超过声速,因为我们在机上还要谈话。在讲惯性时讲了一个身边的故事,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性?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学生听完这样的故事,笑完之后就会觉得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是很有趣的。 二、巧用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在物理学中,有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步和课堂演示实验却很少。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便可以讲一些与之相关的物理常识的小故事,鼓励学生思考故事当中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我在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小和尚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2)要继续吸热。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他们之间不会再发生热传递,小锅中的水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无论小和尚烧多长时间,只要大锅里的水不烧干,小锅里的水永远不会沸腾。

我在讲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时,也引用了一个小故事:十八世纪,在慕尼黑的一个军工厂里,人们在用钝钻头给炮弹打孔,整个炮弹浸在15℃的水中,经过两个小时,水箱中大约8.5㎏水开始沸腾了。接着引导学生。教师:水为什么沸腾?生:水的温度达到了沸点。教师:这说明水的温度比原来升高了,那它的内能改变了吗?生:是的。教师:内能为什么变了?生:它吸收了热量。教师:哦,原来水吸收传递过来的热量可以改变内能。教师:那水吸收的热量从哪里来的?生:钻头钻炮弹时产生的。教师:钻头钻炮弹时,要克服阻力做功,使炮弹和水的温度升高,内能改变。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然后又说了小时候顽皮,喜欢坐滑梯,常常弄得


股开花”——热辣辣的;读书时,没火烤,冷起来了就去泡热水脚。学生都心有体会的理解了。

故事为学生创设出构建知识的良好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故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掌握了过程与方法。这样的效果要比教师紧握着严谨的学科知识,其硬塞给学生好得多。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讲授枯燥的理论,只会把学生的个性思维抹杀掉,甚至会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故事在教学环节中起到了调味品和润滑剂的作用,使课堂更鲜活,更生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25a323513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