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美学的语用体现

2023-05-25 18:25: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言美学的语用体现》,欢迎阅读!
语用,美学,体现,语言

语言美学的语用体现

作者:何婧媛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



何婧媛

(遵义师范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贵州 遵义 563002)

要: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人们在定义语言时,通常从实用功能的角度出发,将语言界定为一种交际工具,而忽略了语言的美感特征。但实际上,语言不仅是人类进行审美的工具,其本身同时也是审美的对象。在一切言语活动、言语行为中,人们总是要尽量选择符合自己或对方心理的动态平衡的需要,选择能够引起舒心悦耳的美感的话语内容和形式。而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同时也有助于话语交际的成功。芩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美”的属性。

关键词:语言;语用学;交际;美学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5-0166-02

一、引言

钱冠连在《语言全息论》中提出了“美学语言学”的理论,也就是对语言及语言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的研究。但迄今为止,人们在语言研究方面涉及最多的还是对语言的功能性方面的研究——如语言的交际功能、信息功能、行事功能、情感功能、诗学功能等。这些语言功能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是语言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而这些明显的实用价值常常掩盖了语言在另外一些方面的价值,亦即审美价值。事实上,语言之于人类,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还有美的吸引力。

语言之美是指语言体系所固有的审美属性。在个人的言语活动和言语行为中,言语片断的美学价值、美学特征构成了言语美。但是哪些特征才算美,才能引起美感?钱冠连在他的《语言全息论》中对言语美的基本品性作了如下概括:

(1)说话人在恰当的语境中选择了恰当的话语,即话语的安排既适合社会背景又适合语篇背景(上下语,上下文)。

(2)说话人在语言形式上选择了优美的音韵和适当的节奏,选择了符合形式美法则的语言表达实体。

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语言之美,就是探讨语言的美在各种具体环境中实际运用时的表现,也就是言语之美。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美”的属性。

二、语言之美在语用学中的表现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与他人合作、互动时总是在下意识地遵守某些既定的规则,尽量照顾对方的心境和“面子”,使语言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以恰当的方式进行。交谈双方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尊重,即对自己的“面子”的照顾,同时自发或引发出对对方的尊重,在此基础上使用更为恰当得体的语言进行回复,从而成功地交流信息,完成交谈过程。这一过程中的和


谐氛围、恰当的方式以及双方之间的相互尊重,都可看作是话语中美的因素。这些美的因素使交际过程变得轻松愉悦。

从语用的观点来看,语言之美就是指用语恰当、得体、礼貌,让人听着舒服。也就是说交际中的语言之美表现在所说话语与外部环境的统一,与听话者心境的协调,交谈双方相互的尊敬与照顾,也就是话语的得体、合意与礼貌。

(一)得体之美

语言之美的一个表现就是得体的话语能使听话者听着高兴,进而产生美的感受。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认为“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咨悦怿”,即说话要使人高兴。人在交际中说了适切自己社会角色的话,会使听者感到舒服受用,悦耳动听,从而“悦怿”,也就是说语言应该得体。所谓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词恰如其分,“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空间,对适当的人说了适当的话”。

话语是用来传递信息、进行交流和沟通思想感情的。要提高话语表达效果,首先必须使受话人容易接受,进而使之“悦怿”。社会角色作为补充信息的载体,它提供了话语交际时对话语选择和调整的具体条件。所以,社会角色制约着话语的选择和运用。

社会角色即社会规定的用于表现社会地位的模式行为。在社会系统中一个人往往是多种角色的复合体。社会角色不仅规定了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模式,而且规定了一个人的话语角色规范以及话语风格规范,是社会对个人职能的划分。社会角色指出了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在人际交往中的身份,即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多种角色。比如一名教师,在学校里对于学生来讲,他是师长;对于校长来讲,他是下级;在家里,对于父母来讲,他是儿子;对于妻子来讲,他是丈夫;对于儿女来讲,他是父亲。不同的社会角色对话语的实际运用有制约性,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对着不同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需要说不同的话。随着角色的改变,话语的选择也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说话者在特定环境中的角色,这样才能使听话者“悦怿”,即让人听着高兴。例如,不能用对母亲说话的口气对子女说话,同样也不能用对上级说话的口气来对待妻子,否则,必将引起交际的失败。正如俗话所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交际双方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也影响话语的选择,交际主体在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历、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选择的话语角色也不同,交际对象的变化也会导致话语角色产生相应的转换以求得体。只有清楚交际对象并相应地选择对方乐于接受的言语,才能真正地做到“得体”。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恰当;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显得过火;怎么说效果好,怎么说效果不佳,不仅要考虑听话者的诸多情况,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才能达到预期交际效果,不至于做到“言”与“愿”违。

(二)含意之美

语言的适宜之美还表现在所说的话适合对方心境,也就是说好听的话以取悦于人。这里的“好听的话”是指所说的话顺耳、合心、称意,让人听着舒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话说到心坎儿上了”,这样的话自然能给人以美感。说“好听的话”是日常交际中普遍运用的交际策略,这既是交际成功的需求,也体现了人们在交际中的美学追求。

使话语“好听”,适合听话者主观心境,合乎听话者心理需要,也就是要恰当地迎合对方。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人们对于自己向他人提出的要求或请求,都无不希望能获得满足;在运用话语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时,对于自己的某种观点、立场、态度、行为,也都无不希望得到认


同、夸赞闸。也就是说,在言语交际中,迎合对方,达到对方心理上“求适应”的目的,有助于使对方感到愉悦,并有助于言语交际获得成功。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说好听的话迎合对方常表现为对对方心理需求的尽力满足。说话者调整自己的话语使之与对方的话语呼应,使自己的观点、立场、行为表现为与对方一致,使对方的情感、态度得到理解、认同、共鸣。即使对对方的观点、态度、立场、行为有不赞成之处,也一般不做直接的、正面的否定。例如:

A:我新买的衣服好看吗?

B:不错,就是颜色不大适合你。

这里B没有正面指出A穿这条裙子不好看,而是先予以肯定,迎合其心理需要,在指出衣服并不适合A的时候,B以委婉的方式,迂回地表达真实意见,取代直截了当的不太好听的说法,使A的心理上感到比较舒服。

(三)礼貌之美

言辞礼貌也是语言之美的一个重要表现,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语言美”在很大程度就是指说话礼貌。B rownLevinson把面子分为两种——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阎。人们在交际中应保全对方的面子。积极礼貌就是对别人表示同意、称赞别人或者许可别人干某事以保全对方积极面子;消极礼貌就是尽量不干涉别人的自由,不侵犯别人的权利,给对方留消极面子。

委婉礼貌的语言本身就能调动人的感官的美好感受。从语用的角度来说,在日常交际中措辞谨慎、用词委婉、说话礼貌还可以保全对方的面子,照顾对方的心理需要,从而产生心灵上的美感。

礼貌语言所体现的美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英语let’s这个说法中的’s常指“你”、“我”,而不是“我们”,这种礼貌用法是用第一人称复数代词将听话者与说话者都包括进去,假定双方利益和想法一致,使双方的积极面子保留。在批评别人的时候,用不定代词one代替人称代词you,以使批评的口气委婉,如:One (You) shouldn’t do

tlungs like that.因为这样可以使批评听起来好像不是直接指向对方,而是发表某种评论”。

三、结语

美国美学家乔治,桑塔亚纳说过:“我们的天性中必定有一种审美的和爱美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倾向。””应该说,创造美是人的天性,欣赏、接受美的东西是人的精神的需要。这种审美倾向在语用学中表现为人们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对话语的选择,这种有选择的表述体现出人们的审美意图。在一切言语活动、言语行为中,人们总是要尽量选择符合自己或对方心理的动态平衡的需要,选择能够引起舒心悦耳的美感的话语内容和形式。而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同时也有助于话语交际的成功。了解话语审美意义在语用学中的作用,对我们更好地、更有效地运用美的话语进行交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 张海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285f33832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