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宋苏轼古诗

2023-03-27 07:0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定风波宋苏轼古诗》,欢迎阅读!
苏轼,古诗,风波

定风波宋苏轼古诗

一、定风波·三月七日鉴赏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1、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3、注释

1)定风波:词牌名。


2)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3)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4)已而:过了一会儿。

5)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6)吟啸:放声吟咏。 7)芒鞋:草鞋。

8)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9)料峭:微寒的样子。 10)斜照:偏西的阳光。

11)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12)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4、赏析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2dbf0db80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