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备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基本要求——兼评宋才发教授《惟寻真知启后人——我的执教生涯40年》

2023-04-28 06:29: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德才兼备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基本要求——兼评宋才发教授《惟寻真知启后人——我的执教生涯40年》》,欢迎阅读!
传道授业,德才兼备,真知,执教,后人

德才兼备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基本要求——兼评宋才发专著《惟寻真知启后人——我的执教生涯40 年》

德才兼备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基本要求

——兼评宋才发专著《惟寻真知启后人——我的执教生涯40 年》

夏桂霞



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职责作了精辟的阐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不仅如此,当代社会对教师的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要求教师要承担起修身敬业、率先垂范,引导学生向善如流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教书首先是育人,其次才是启发学生智慧,教授学生知识。教师要践行好这一崇高的职责,本身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学识。师德和学识二者比较而言,师德更为重要。为人师表,身正才能为人师,行正才能为人范。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传道、育人是教育的核心。

宋才发老师40 年的执教生涯,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在他的《惟寻真知启后———我的执教生涯40 年》(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1)一书中,他用翔实的教学案例,浓厚的教师情结,几十年的教学感悟,向师长、朋友、同仁们剖析和展示了他教书育人的工作得失和心灵感悟。宋才发老师40 年的治学生涯,其中的艰辛与曲折,寂寞与清贫,困惑与顿悟,收获与喜悦等,在这本书中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他希望以自身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给后人点滴启示,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为学生传道解惑,教师必须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多年来宋才发老师集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于一身。工作再忙、再累,他从来不敢忽视教学工作。课前精心地备好课,上课时不讲套话、废话,不念讲稿,即使是再抽象的理论,他力求深入浅出,变深奥为易懂。他给研究生上课,总是充满激情,课堂气氛热情洋溢。

宋才发老师研究生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力求有成效。他拒绝导师一言堂,认为研究生培养工作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手段,要在学术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术思辨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敏锐性。故此,他常常让学生带着学术问题去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思考,然后写出学术报告或学术论文。研究生学术研讨课,宋老师喜欢师生共同探讨,各抒其见。在召开学术座谈会、专题报告会、主题发言研讨会等时,宋老师常常只起组织、引导作用,让硕士、博士生们唱学术讨论主角戏,有必要时,教师只作画龙点睛点评和小结。

宋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他总是从学生人生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特别注重对研究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努力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在学术研究上,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除了平时要求研究生多阅读、多思考、多动笔之外,在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上,更是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进行缜密的推敲。他要求研究生 的毕业论文要关注现实问题,强调学术研究要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

在处理导师与研究生关系上,宋老师旗帜鲜明地反对“老板与佣工”式的师生关系。对当前学术界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他十分反感。研究生入学第一课就是进行学术规范教育宋老师在学术研究上向来严于律己,导师自身的学术垂范,无疑对学生是一种威严。

宋才发教授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外表下深藏着舐犊之情。他的学生有不少是来自农村或贫困山区,宋老师从生活、思想、学习等各个方面予以无微不致的关怀,甚至每天早晨准时打电话叫学生起床,要求学生养成早起、勤奋学习的好习惯。宋老师认为: “只有对知识和精神共同的关怀,才是完整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完整的、社会需要的人。”



1


教师身上的美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引导学生趋善立德。如果教师本身行为不端,又怎能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呢? 宋才发教授是一位敢于直言丑恶、不惧权贵的人。他对社会上贪污腐败现象非常痛恨,时常告诫自己的学生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服务于社会、报效国家的人。在对学生品德教育上,宋教授也是身教重于言教。譬如,他自己特别尊敬师长和孝敬父母,逢年过节,总会及时地给师长们及父母和亲友们打电话问候。所以,每年春节,他要求学生回家要向父母鞠躬行礼拜大年。老师的谆谆教诲,以身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他指导的一百多研究生都可以称得上是品学兼优的高材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宋教授几十年的杏坛耕耘,已到了收获季节。在《惟寻真知启后人———我的执教生涯40 年》一书中,他充满自豪地说: “在我一辈子的教学生涯中,听过我的授课、讲座和学术报告的人成千上万,个人独立培养的研究生已有158 人。我经常打比方说,自己就是一位不断地总结种庄稼经验的老农,我培养的研究生就好像是我精心养护的‘庄稼’,一年又一年、一茬接一茬,春华秋实、周而复始。„„‘我的每一朵麦穗都是粒粒饱满的’”。的确如此,“严师出高徒”。自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入围参评“宝钢奖”以来,2003 2012 9 年间,宋老师培养的博士生已有朱玉福、李华明、杨道波、刘玉民和周丽莎5 人分别获得全国“宝钢奖”。

农民收获粮食,是他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 知识分子取得学术成果,也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劳动和执着追求的结果。做学问的清苦和寂寞,是每个学者深有体会的。耐得住一辈子的清贫和无怨无愧地从事学术研究,必定是那些淡薄名利的“学术痴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在学术殿堂里孜孜不倦而迷途忘返,最终也只有这一部分人才能品尝到学术生涯中的精神愉悦。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些人挡不住大千世界物质的诱惑,结果陷入了功利的圈套而不能自拔。而那些“学术痴人”虽然其学术研究做得很辛苦,甚至是“衣带渐宽”“人憔悴”。但是,终有一天,他们也会有所收获的。宋才发教授身上也有一股“学术痴人”的拼命劲儿。他在书中深有体会地说: “上帝也喜欢执著拼命的人。所以,我得出的结论就是: 成功的秘诀在于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比别人更执著、更拼命。假如你每天比本单位里的同事们到得早、归得晚,而且一年365 天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甚至连病假都没有请过,那么用不着担心、也不用证实,你一定会获得成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他“既不好玩、也不会玩、一辈子从来不打麻将、不打扑克牌、也不喜欢与人没事找事地闲聊。在繁杂忙碌的工作之余,„„静下心来埋头写点儿东西,自个儿偷偷地乐在其中”。

“天道酬勤”。宋才发老师一生为了从事学术研究,惜时如金,长年累月地笔耕不息。翻开《惟寻真知启后人———我的执教生涯四十年》书后的4 个附录,我们从“宋才发生平年表”中已经捕捉到了他的学术足迹;从他“荣获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优秀科研成果奖项一览表”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从他“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一览表”及“出版著作一览表”中,我们已经领会到了“著作等身”深刻含义。宋老师已经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7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 项,出版政治类著作15部,法学类著作23 部,主编“以案说法”系列丛书5 套共46 部,并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4 项,荣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项18 项。他的学术成果不但丰硕,而且他的学术论文被转载和引用率也是很高的。2009 年为了评聘“二级教授”岗位的需要,“国家图书馆科技查新中心”为他出具了“检索证明”,宋才发老师“近5 年内发表的论文”在《中国期刊全文引证数据库》中,共有50 篇被他人引用198 次,被引用频率最高的一篇论文为18 次。尽管2009 年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二级岗位评聘条件较为苛刻,但是,宋才发老师以符合多项聘任条款,顺利地被评定为二级教授。

回望几十年的从教历程,宋才发教授在杏坛上辛勤耕耘,现在可谓是满园春色,桃李芬芳。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是什么? 即传道,树人,育德材。对此宋才发教授可以问心无愧了,他培养出来的硕士生、博士生,个个都称得上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何为知识分子? 即授业,解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2fbf1e8852458fb770b56d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