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2023-03-11 13:33: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欢迎阅读!
小班,自理,幼儿,培养,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当今的幼儿基本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却忽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生活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幼儿园的整个阶段,而抓好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己承担或料理生活,使日常生活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原则”,并且有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揭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将来的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 一、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纲要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自信心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很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为了使今天的幼儿将来能成为未来祖国的栋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当迫切和必要的;

曾听说某一大学生在大学因为不能自理,而让妈妈陪读的生活悲剧,值得我们深思;儿童心理学认为,3岁儿童的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比较协调,也有了自理的愿望;父母却忽视了孩子的这种愿望一切包办代替,他们过多的关爱不经意间挫伤了孩子自理的积极性,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就越成功;对小班孩子来说;从家庭到幼儿园是生活一大转折;本来由父母甚至更多的人照顾生活,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被大人哄着,现在却要开始学习自己照顾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盥洗、入厕、进餐、穿脱衣服、午睡是小班孩子入园首先要碰到的难题; 二、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

随着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物质条件也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事,“包办代替”现象越来越严重,孩子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现象也屡屡皆事;很多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认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啦,不用刻意去培养,不必急于让他们动手;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自己洗,我自己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你还小,不会做”;家长习惯为孩子做事,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的宠爱,孩子也习惯接受大人们的帮助,遇到一点难的就不愿意做;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大人会帮着干;要喝水了,大人会端水来:要起床了,大人会给衣服穿……;常言道:“三岁之愧,百岁之才”,这说明3岁左右的儿童身心两个方面是都在进一步地成熟与充实,此时不但是培养有个性人生的起点,同时也是可塑性最强的一个时期;

小班孩子年龄小,肌肉发展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米饭,家长嫌,吃好了还要搞卫生,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而且干净: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孩子


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被穿反了,还要重穿……;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子自理能力弱的根源不在孩子,而在家长对孩子有很多的不舍和顾虑;

在幼儿园中也存在着老师的包办,一些要求提出来而无法长期坚持落实下去的现象;比如往往有些孩子因吃饭玩而影响下面的活动时,我们就会赶快将孩子的饭喂掉;又比如看到孩子们小便后因衣服穿得过多而艰难地拉裤子时,我们心里往往有很多的不忍而去帮孩子将裤子穿好,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就依赖老师们的帮忙了; 三、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已发展得比较自如,他们已能够掌握各种运用大肌肉的动作和某些运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依据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标准的要求,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手段和工作;

第一、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生活生理能力的培养

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教师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例如:每天安排小值日生,餐前协助老师一起分盘子,分勺子,餐后帮助老师收拾桌子,孩子们都会非常感兴趣;在每日的吃饭活动前告诉幼儿今日午餐吃什么、这些饭菜有什么营养小朋友吃饭要怎样做这样一来,幼儿在吃饭时就比较专心,挑食、偏食现象比较少,时间长了,自然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我们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渐渐地幼儿就掌握了这一技巧;还有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何洗,样打香皂;在每日生活中都能很好的锻炼每一名幼儿;

另一方面,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别担心孩子干不好,或添麻烦,帮倒忙;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一定要确保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我们可用表扬的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动力;孩子虽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它们做事的能力,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二、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根据培养活动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有关的歌曲、故事、游戏等采用集体教育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方面意识的熏陶,使孩子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思想:“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经常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 “我是姐姐来喂饭”,“我帮姐姐穿新衣”,“送玩具回家”,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会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的自理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既受孩子们的喜欢,又可以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318379675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