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居北国冰雪建筑文化

2023-09-19 10:5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华民居北国冰雪建筑文化》,欢迎阅读!
民居,中华,北国,冰雪,建筑



中华民居北国冰雪建筑文化





冰雪建筑是始于地下的。东北的古代民族为了在冰雪自然环境中生计,常为穴居,以深为贵。用九节梯子下到洞窟之中,在此中生一堆火,四周铺着树枝,柴草或皮张,用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还有筑城穴居,或冬则入山,居土穴中。



只管非一日之冰,可冻三尺土深,而人居九尺地下,又燃一柴火,则能够御寒,若有山洞,其深更远,再有火燃,就更适于人居了。



但因为地下采光和通风条件差,加上人们能够利用木材,这样,令人从深地下走上浅地下。赫哲族初期居住名曰希日兔克,即地窖子,就是这类状况。



再以后,因为密封条件的改良,即用兽皮遮在木房内,外用土堆上或用泥糊上,内燃火这就令人在冬天从地下走向了地面。这也从赫哲族的马架子中看到这一点。



地上马架子是源于夏季暂时住地的尖状窝棚(撮罗安口)和圆顶窝棚(昆布如安口)的。这些窝棚有些用毛草制成,有些用柳条制作。



为了采光,又怕漏风,祖先们把墙壁开了一个洞,赫圣人曾用去鳞的鲢鱼皮做窗户封材,后用窗纸糊窗户。



而辽代女真族从穴居转变成筑室居住, 据《大金国志 ·初兴风土》载:其居多依山谷联木为栅,或复以板与樟皮如墙壁,



1/3




亦以木为之。 冬极寒, 屋才高数尺, 独开东南一扉。 扉既掩,复以草绸缪塞之。穿土为床,温火其下,而寝食起居其上。



厚毛为衣,非入室不撤衣。



谈冰雪建筑文化时,不可以不谈到炕。在我国,有南人习床,北人尚炕的风俗。



炕是北方人的暖床。只管此刻北方城市楼房中,大多数已没有炕,而只有床了,但床的出现却比炕要早好多。据张国庆



在他的北人尚炕风俗的由来一文考据,



《新唐书 ·高丽传》 载:

(其人)冬月皆作长炕,下燃温火。据此判定,高句丽人发



了然炕,他进一步说明,在隋、唐之际,生活在冬天严寒的



东北地域的高句丽人, 受床和炉灶的启迪, 将两者合二为一,又经过改造加工而产生为炕。并传至东北各民族之中,后又



传至黄河至秦岭以北。



爱斯基摩人在打猎出门时,常常建筑雪屋,第一,他们取结实的陈雪、压实的雪切成大城雪砖而后用雪砖垒成半球形的雪屋,用雪封住砖间空隙,在室内燃一把火,把表层略略消融,房子就密封住了。再在四壁挂起毛皮,甚至在屋顶覆以海豹皮保暖。雪屋有一半在地面下部,门有一半在地下,门前还有雪砖造一拱型挡风墙。也有的雪屋有小小的窗户,用晒干的各样海兽肠子作窗户纸,能够透光。



我国东北鄂伦春族人在冬天出门打猎也挖雪屋留宿歇息。猎人们挖一深雪坑,四角插上木杆,上覆熊皮,雪屋内燃一堆



2/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326916f01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