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_教案

2022-10-01 14:0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_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尾巴,语文,年级,小学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比尾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绍了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并配有六幅插图。语言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能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的尾巴特点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理解“比、尾、巴、短”等12个生字。理解一种笔画“ㄥ”、两个偏旁“八”和“鸟”。学会书写“云、公、车”三个生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书中问句,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在个性化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思路:

1、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2、教师示范问句的读法,学生反复练习。 3、采取多种形式练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4、利用游戏等方法,巩固知识,把对本课的感性理解和理性理解使用于实践中。

教学准备:

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动物王国看看,想不想去呀? 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展开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比尾巴(出示课题,拼读课题)。小动物们邀请每个小朋友都去观看他们的比赛,让我们一起去动物王国看看它们怎么个比法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不会的字用圈圈起来) 师:我看同学们都把不会读的字圈起来了,现在就请你们自己找小老师教你们读,把这些不会读的字读会。

2、小组读课文(不会读的字请小老师教) 师: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把不会读的字都读会了。我们一起来再读一次课文。

3、听录音读课文。


4、全班读课文。

5、这次比赛有哪些动物参加了?

参加比尾巴的有( )、( )、( )、( )、( )和( )。

6、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动物名称,认读理解带动物名称的生字。 1)出示动物名称,学生自由练读,然后指名读,领读。

2)师带读,生齐读。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大家喜欢这些小动物吗,在它们之中你们最喜欢谁的尾巴呀?为什么喜欢它的尾巴呢?请你来读读课文中讲它的句子。

1、让学生读读。(注意读出喜爱的语气,必要是老师作示范) 师:还有哪些同学和他一样也喜欢它的,都站起来读一读。 a、指名学生读。 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

谁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教师重点范读指导好问句末尾词语的升调.学生做游戏,两个小朋友,我问你读,你问我读,看谁的语气读的最像。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可能都有不同的喜好,你们喜欢哪种小动物的尾巴,就在前后桌互相读一读课文中写它的句子吧。

b、喜欢这种动物尾巴的学生都站起来齐读。

c、还有谁喜欢别的小动物的尾巴的?为什么喜欢? 你也来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吧。

d、趣味对读:男女生对读、组与组对读。

2、老师问,学生答,(单问单答,连问连答,学生对答时,加上动作) 师:你们对答得可真捧,动作也很到位。 四、随堂练习,提升水平 1、找尾巴

师:瞧,这些贪玩的小动物,玩得把尾巴也掉了,谁能帮帮它们,给它们把尾巴找回来。

2、连一连,把动物及相对应的尾巴形状连起来。(出示课件) 3、画尾巴

①、出示课后“读读画画”图,给六种丢了尾巴的动物画上尾巴?

五、拓展训练 ,发散思维

这首《比尾巴》的儿歌可真有趣,同学们读的很认真,做得很好。但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种动物朋友(出示:小马、兔子、大象、小猫、猴子、小狗的图片) 它们看到这些小动物比尾巴比得这么起劲也想来比比,不过,它们比的不是尾巴而是耳朵。也为它们编首儿歌吧! 师生合编儿歌:《比耳朵》 谁的耳朵长? 谁的耳朵短?

谁的耳朵遮住脸?

兔子的耳朵长, 马儿的耳朵短,


大象的耳朵遮住脸。

谁的耳朵尖? 谁的耳朵圆?

谁的耳朵听得远?

小猫的耳朵尖, 猴子的耳朵圆,

小狗的耳朵听得远。 ……

六、本课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同学们参加了小动物们的比尾巴活动,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形状特点,回家后把这次有趣的比赛给家人讲讲吧! 板书设计: 10 比尾巴

最好看 猴子 兔子 松鼠 公鸡 鸭子 孔雀 教学反思:

这首儿歌,富有童真童趣,节奏欢快活泼,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的喜爱。教学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情为基础,以读训练为主线,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自悟自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3698bf3ba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