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的类型和体裁

2022-10-04 10:0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学文本的类型和体裁》,欢迎阅读!
体裁,文本,类型,文学

第九章 文学文本的类型和体裁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点:

1 了解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的特点及发展、演变的状况; 2 掌握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的特点,难点是各种类型文学的发展、演变状况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材内容提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6学时)

根据文学创造主客体关系和文学反映现实方式的不同,可将文学作品划分为现实型、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一)现实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于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逼真性。

(二)理想型文学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于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虚幻性。 (三)象征型文学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于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朦胧性。 (四)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在古代的文学活动中,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文学类型初步形成。

在近代的文学活动中,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文学类型充分发展,现实主义、理想主义、象征主义分别成为其典型形态。

现实主义文学;理想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

在现代的文学活动中,文学类型出现了多向演变的态势。

第二节 文学文本的体裁(6学时)

根据文学文本话语系统的不同结构形式,可将文学文本分为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文学等不同体裁。 (一)诗

诗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与表达情感的文学体裁。

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二)小说

小说是一种侧重于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具体充分的环境 (三 )剧本

剧本是一种侧重于以人物台词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四)散文与报告文学

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情感与境遇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教材缺憾剖析:

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然而第十一、十二章却分别以《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为章目阐述。既然分类采用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阐述也当如此;既然将叙事性作品、抒情性作品分别阐述,分类应当采用西方颇有影响的“三分法”且将戏剧性作品也作为专章阐述。缺乏通盘设计使结构缺乏衔接,导致了结构的残缺。

表述再现和表现,认为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具体刻划和摹拟”,是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表现“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如情感、想象、理想、幻想等)直接表达出来”,是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其实,二者本质上是紧密联系的。虽然再现的对象是外在客观世界,但作家所再现的客观世界必然是主观化了的,因而本质上也是表现;虽然表现的对象是内在主观世界,但真正作为作家观照和表现的对象时,仍是一个客体,是以客观世界的形式存在的,因而本质上也是再现。

关于各种文学体裁特征的表述十分陈旧,基本上不能体现二十世纪以来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如法国新小说、荒诞派戏剧等。

基本理论拓展

从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叙事性文本、抒情性文本和戏剧性文本的分类法。雨果主要在产生的历史时期、主题和特征方面进行了区别:“诗有抒情短歌、史诗和戏剧三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和一个相应的社会时期有联系。原始时期是抒情性的,古代是史诗性的,而近代则是戏剧性的。抒情短歌歌唱永恒,史诗传颂历史,戏剧描绘人生。第一种诗的特征是纯朴,第二种是单纯,第三种是真实。《克伦威尔序》《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中,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P135)叶维廉在艾略特的基础上,主要区别了各自在表达方式方面的差别:“第一种声音是抒情诗的声音,这个声音操在诗人的意识状态,可简可繁,最不容易说明。第二种声音是叙述的声音,讲故事,如传道,说教,讲学,观众有些影响力,但说话的人保持一定程度的客观性,尽量不作‘自我表现’第三个声音是所谓‘戏剧独白’‘戏剧独白’原则上应该是要按照该说话人的身份、经历事件、戏剧情况的逻辑说话,应该有绝对的客观性,不应受诗人的主观性感染,但在创作的过程中,诗人在事件发展的选择上,在对事件有时无可避免的判断上会流露他的主观性,另外他用的语言也会产生诱惑,而用了许多辞藻句法是完全不合乎说话人的身份的。(叶维廉《中国诗学》,三联书店1992P241-242

引申阅读文献:

1《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象征主义·意象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4、叶维廉《中国诗学》,三联书店1992年版

5、郭昭第《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缺憾剖析》《天水师院学报》20051 复习思考题:

1 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的关系? 2 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3 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37c1bee6294dd88d0d26bb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