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

2022-05-05 19:2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犯罪学》,欢迎阅读!
犯罪学

离线作业考核

《犯罪学》



满分100

一、简答(每题15,60分)

1、犯罪被害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哪些特征? 答:()犯罪被害人的性别特征总体上以男性居多。 ()犯罪被害人的年龄特征18~35 ()犯罪被害人的婚姻状况

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在暴力犯罪中,未婚者的被害率是已婚者的4倍多,是丧偶者的6倍多。我国相关研究显示,已婚被害人的比例为58%,未婚被害人的比例为42% ()犯罪被害人的受教育程度

在我国,受教育程度与被害风险出现了两头小、中间大的特征,即被害人主要集中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层次,其中又以初中文化的群体被害风险最大,小学以下、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群体被害风险较低。 ()犯罪被害人的职业特征

我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西方国家的犯罪被害人的职业特征曾显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大陆:农民>工人>公司职员>学生>个体户>无业 人员>军人>公务员

国台湾:无业和无固定职业者>工业>商业>自由职 >特种行业

()犯罪被害人的经济收入特征

根据西方的研究显示,暴力犯罪被害人的经济收入与被害风险呈反比,即收入越高,被害的可能性越小。

2、犯罪现象的社会预测方法有哪些? 答:趋势外推法,比较研究法,专家评估法。 3、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包括哪几种因素?


答:() 自身原因;() 家庭原因;() 学校原因;(四)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照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诱因,重点说一下这个原因。 4、针对性犯罪的对策有哪些?

答:①狠抓黑恶势力犯罪的防控工作 ②改变公安机关“孤军奋战”的局面,构建公安—社会双本位的防控模式 ③防范黑恶势力侵入基层政权 ④惩治腐败,捅破“黑恶势力”的保护伞 ⑤加强立法工作 ⑥加强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合作 二、案例分析(共40分)

一女子被一广东富商包养数月后抛弃,她心有不甘,拿走情人的名表,以此索要10万元青春损失费,不料男友报警将她抓获。昨悉,洪山区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其有期徒刑2 年缓2 年。

25岁的小敏是无业人员。今年初,她在一家歌厅唱歌时认识了40多岁的中年男子蔡某。蔡某是广东人,在武汉做生意,有家室。两人认识后不久,蔡某答应每个月支付3 万元给小敏,让她陪伴。几个月后,蔡某提出了分手,小敏心有不甘,索要20万元的分手费,但是遭到拒绝。

4 12日,两人在街道口一间酒店开房。次日凌晨5 时许,徐某趁蔡某熟睡之际,将其价值27.8万元的“百达翡丽”手表以及一个“和田玉”挂件拿走,随后以自己怀孕为由向蔡某索要“青春补偿费”。蔡某佯装同意支付10万元,但是暗中报案。次日,小敏在武昌螃蟹甲农业银行附近向蔡某索款时被民警抓获。 1)请分析财产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2)请分析财产犯罪犯罪的特点。 请分析财产犯罪犯罪的对策有哪些?

答:(11.社会原因,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造成财产犯罪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贫富差距、失业、文化冲突。(2分)

2.个体原因,犯罪的个体原因又称个体因素或主体因素,是指存在于犯罪人方面的各种不良心理及其他促发犯罪的个性特征。在犯罪个体原因中,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心理因素、生理因素。财产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指导致犯罪人实施财产犯罪的个体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原因。 3.自然环境因素,犯罪的自然环境因素就是指能够诱发、触引或者促成犯罪行为发生和犯罪


现象起伏变化的各种自然环境和条件,主要包括季节因素、气候因素和地理因素。财产犯罪的发生,同样深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甚至犯罪人对具体行为方式的选择也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2)(一)犯罪主体特点:1.青少年。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时期,思想尚未成熟,社会阅历较浅,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2.流动人口。3.社会闲散人员。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的转变、企业的转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企业下岗工人、失学或待业青年和回归社会的两劳释解人员为主的社会闲散人员大量增加。

(二)犯罪类型特点:1.大案、要案日益突出,犯罪金额越来越大; 2.盗窃机动车犯罪猖獗;3.街头“两抢”案件频发。

(三)犯罪行为特点:1.行为方式逐渐公开化,即由隐蔽向公开转变。2.作案手段日趋暴力化,即由较为缓和向暴力转变。3.在作案设计上呈现智能化,即由简单向智能转变。 (四)犯罪时空特点:财产犯罪的时间和地点具有规律性。 (五)被害主体特点: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对象。 31.开展被害调查,严厉打击犯罪 2.完善社会政策,加强文化道德建设

3.做好对重点潜在犯罪人群的管理,加强被害预防工作 4.有针对性地矫治犯罪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3b7254fe6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