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词《满庭芳》赏析

2023-12-20 00:14: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的诗词《满庭芳》赏析》,欢迎阅读!
苏轼,赏析,诗词,满庭芳

苏轼的诗词《满庭芳》赏析

《满庭芳》 宋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赏析】

这首词可能作于词人被贬黄州之后,这个时候的词人,经历了乌台诗案、谪居黄州的众多坎坷,他看透了世俗的趋名附利,*中的尔虞我诈,对此感到厌倦,有退避之心,但又不甘心就此堕落,心中对朝廷还抱有些许的期望,因而心中十分矛盾。

词人先是对世俗进行嘲讽,认为所谓的名利之场,不过是梦一场罢了,为了些身外之物,忙着争强斗弱,实在是无半点益处。所以词人认为,不如“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于是发出了“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的感慨。与其同流合污,倒不如尽早趁着年轻未老之时,放纵自己,无忧无虑,逍遥自在,来的更加快活些。词人用豪放替换了苦痛的悲愤,用疏狂替换了愤世厌俗,渴求以此摆脱尘世的牵绊,显得十分洒脱。 扩展阅读:苏轼的诗作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轼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


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跑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不过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味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轼中类似的作品还有许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觉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轼中有充分的体现。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轼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扩展阅读:苏轼的诗词作品 诗歌

《赤壁赋》《后赤壁赋》《东栏梨花》《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踏青》《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上元侍宴》《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游金山寺》《题西林壁》《望海楼晚景》《雪后北台书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赠刘景文》《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3c78a5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