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诗的语言艺术

2022-09-01 11:1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唐诗的语言艺术》,欢迎阅读!
浅析,唐诗,语言,艺术

浅析唐诗的语言艺术

【概述】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它虽然是一千多年前的创作,但直至今日,它还带给我们艺术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可以这样说:要了解中国的文化,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情操,都不能不读唐诗。唐诗虽然好但是读懂它还是要对唐诗的语言艺术有些许的把握,本文就对唐诗语言艺术的四个方面进行的分析,在浅显的分析中让大家对唐诗语艺术有个初步的了解。

【关键词】唐诗、语言艺术、字法、色彩冲撞

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它虽然是一千多年前的创作,但直至今日,它还带给我们艺术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可以这样说:要了解中国的文化,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情操,都不能不读唐诗。但是,今天读唐诗,却首先遇到语言上的隔阂。唐诗中的一些词语,我们不大懂;唐诗中的一些句法,我们也不大熟悉;唐诗中的一些修辞方式,今天也不大常用了;至于唐诗的平平仄仄,一些年轻人就更觉得难以掌握。所以,要读懂唐诗,首先就要扫除这些语言上的障碍。语言障碍扫除了,才能进而对唐诗作思想、艺术上的分析和鉴赏。欣赏唐诗的第一步就要从它的语言入手。唐诗从语言开始又从语言止,所以必须要先从语言方面探究一下唐诗的语言艺术到底是什么?

唐诗的语言和我们日常的通俗用语是有所区别的。日常用语分为口语和科学用语。口语具有日常性、随意性。我们日常说话不需要字斟句酌就随口而出了,可是,诗歌的语言就不一样了,它要求相对的凝练、精整。科学用语要求严谨,要求避免歧义,要求具有单一解释,而唐诗的语言却相反,它要求歧义、多解,要以少总多。如果一句诗里面包含的意义非常丰富可以引起人不同的联想,那么这样的诗句就是好的诗句。所以诗歌语言自有它独特之处,唐诗的语言打破了常规,体现出了新、巧、奇、警这样的效果,要增加容量和弹性,力求多义,要写意传神等等。这也是其语言艺术性的表现形式了。那么在此简要地分析一下唐诗语言的艺术特色。

一、唐诗语言的艺术特色之一在于它的语序自由、多元组合,具有自足性。通过语言的组合达到语序自由、多元组合这样一个目的。 1回文诗。

北朝?苏蕙用丝线绣成了《璇玑图诗》。840个字,纵横各29字,组成三、四、五、六、七言各体诗7958首。这是一个独特的创造。清朝有个无绛雪的女诗人写了《春》、《夏》、《秋》、《冬》四首诗,我们拿《春》为例来展现其语言艺术。《春》: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这样几个字,但是就这几个字,通过错综复杂的排序,通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的排列就成了一首非常美妙的七言诗句。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这就体现了诗歌语言的自足性,通过语序的自由排列、字与字之间的自由搭配组合,展现在眼前的就是这首七言诗句了。

唐诗中的诗歌具有这样的回文意境的诗的代表人物有小李杜之称的杜牧和李商隐了。杜牧的《清明》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人就把这首七言诗打乱改成了一个长短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这样的一种词的效果了。另外一首是唐代李商隐的《锦瑟》。有人就给它打乱顺序,形成了新的七言诗:锦瑟蝴蝶已惘然,无端珠玉成华弦。庄胜追忆春心泪,望帝迷拖晓梦烟。日有一弦生一柱,当时沧海五十年。月明可待蓝天暖,只是此情思杜鹃。这就变成了一首新的诗了。

二、唐诗语言的视觉性,即色彩特别鲜明具有一种对感官的刺激作用。唐诗中最常用的字用一首七言诗表示出来,血露泣红笑鬼灰,雨死幽金茔淋龙。魂凝老冷骨虫垂,狞寒


泪蟾烟凤愁。唐诗通过这种自由的语序,鲜明的意象让读者可以超越理念的束缚而直指经验世界。

唐诗中的语言经常会用到色彩字。色彩字在有些唐朝诗人笔下大量运用。比如杜甫,他往往在诗句的第一个字就用了色彩字,例如红如桃花嫩,青归刘野新。把色彩字放入第一个字,让人一看就有了一种视觉的冲击,给人一种色彩的冲撞,把人带入到了世外桃源一样,让人忘掉世俗的烦恼,忘却身上背负的种种责任。再比如他的诗中色彩字的运用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这样一来就把诗意增加的更为浓郁了。

三、唐诗语言的明快和含蓄。唐诗中的明快和含蓄并不是相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诗的明快不是不是直白无隐的,在明快的诗句中间可能有深层次的意义包含;含蓄不是晦涩难懂,在含蓄的诗句中不妨碍用明快的词语来进行表达。唐人往往就是在明快和含蓄这两极之间寻求对接。唐诗的明快和含蓄的语言在诗歌中的表现就是那些易读难解类型的诗歌。因为这类诗读起来很明快,但是由于它含蕴无穷,所以就需要读者进行认真的索解。好的诗作允许人们进行多方面的索解,正所谓作者之意未必然,读者之意何必不然,作者可能不一定写出这方面的意思,但读者却可以从中间领略出自己认识到的意思。比如说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此诗从表面上来看不难理解其意思,如果深一层索解的话,这首诗不仅仅表现了李白对大自然的那种感情,更多的表现了自己的一种孤寂感。

四、唐诗中运用的字法。所为字法就是唐诗中的用字、炼字,怎么样来选择合适的字词。更重要的是唐人对字义的推敲和选择。哪个字表达意义更为准确,更为贴切,更能传神,那么就对这个字进行不断的筛选。那么就举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韩愈和贾岛之间的关于用字的故事。贾岛对那句僧推月下门中是用还是用在咨询韩愈,最后在韩愈的解释下,贾岛最终用了僧推月下门。贾岛曾经有过很有名的诗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就表现了唐人对诗中的字法的运用已经到了这般地步,何愁唐诗不流传呢? 以上四点是对唐诗语言艺术的内涵的一些见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3e7871964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