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予了我们什么

2022-06-19 20:5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父母给予了我们什么》,欢迎阅读!
给予,父母,我们,什么

父母给予了我们什么?

今天是父亲节,说句实话,活了40多年,以前还真不知道617日,或者说每年6月的第3个星期日是父亲节,也从来没有给我的父亲过过什么父亲节。

这段时间,微博上很多博友都在问,父亲节给父亲送什么礼物好?我便也和大家一样开始思考这个问题:送吃的?父亲人老了,只欢喜粗茶淡饭;送穿的?他几十年来积攒下来的旧衣旧裤真穿不完,前两天还打了两包寄到农村老家;送个iPAD?两年前他老人家70大寿时我送他了一个汉王电子书,可至今还一直崭新地封在玻璃柜里,只是在来客人时骄傲地显摆一下,虽然这已经比网络上那个德国女屌丝的爸爸拿iPAD当切菜板强很多,但我知道,父亲其实是不愿意花每月好几十大洋的上网费,他这一生节俭惯了。

两天前的清晨,出差坐火车途中昏昏欲睡,突然想起父亲节礼物的事,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何不写一篇博文作为给父亲的礼物,他老人家一定会灰常高兴。于是,立马拿出纸和笔开始构思,想想划划,竟然睡意全无,火车到了站都没注意。

标题是在火车上想了好几个以后才确定下来的:《父母给予了我们什么?》,下了火车后我把这个题目发给了一个博友,他回评论说:“好主意!”

我生长在六七十年代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每月收入合起来不过60元,要抚养我们兄妹三人、要照顾两个姑姑、要孝敬年迈的外婆和姨奶奶、还要接济农村老家的舅舅和表叔,日子过得真的很清贫。记得那时侯,衣服是父亲完哥哥穿、哥哥穿完给我穿,尽管旧、尽管有补丁,但都总是干干净净、整整洁洁;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每个礼拜,父母都能保证我们至少能吃上一顿肉,哪怕为此他们要艰难地启齿向邻居借上一块钱……

那时候,父母工作很忙,上学、放学没有送接过我们一次,只是在中午时,他们中的一个会匆匆赶回家来,为我们做上一顿热腾腾的午饭,吃完后又匆匆地去上班;就是在寒暑假时,也不过是把钥匙挂在我们脖子上就匆匆出门。正是如此,在我很小的年龄,89岁的光景,我已经会自己照顾自己,会自己发面揉面蒸馒头,会把剩菜加上白菜、粉丝和起来做出“香喷喷”的大烩菜。

父母对我们管教很严,家里的尺子和搓衣板就是我们的“家法”,一旦发现我们做错事或撒谎或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待我们的一定是一顿无情的责罚,直到我们高喊“爸爸,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为止。为此,前一段儿子不认真学习总被老师留下,我还专门让他从邻居家借来搓衣板让他做了一把体验。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课外补习班,我们最好的辅导老师就是我们的父母,每个晚上,他们会经常俯下身来监督我们写作业,哪怕是字迹潦草都必须擦了重写。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们初中开始学英语时,父亲经常让我念给他听,我知道他听不懂,但他脸上却洋溢着骄傲的笑容。

……


父母的这些事可能怎么写也写不完,我不想离题太远,只想从这些零碎的儿时记忆中联想一下:父母给予了我们什么?

如果说,父母给予了我们善良、诚实、正直、勇敢的优良品德,给予了我们顽强、刻苦、勤奋、认真的生活态度,给予了我们不避艰险、不怕困难、不屈不挠、不断上进的奋斗精神等等等等,可能有些读者会觉得有些过了;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他们不过是普普通通的父母,他们不会絮絮叨叨地讲这些大道理,他们所能做到的,是陪伴着我们成长过程中的言传和身教,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是的,他们给予的不仅是我们的生命,更是我们的成长!

----------------------------------------------------------------------------------------------------------------

联想起前段时间高考的一则新闻,说的是一群家长围住考场前的通路,不准车辆、甚至自行车通过,因为“怕影响孩子们的英语听力考试”;还有一则新闻,说的是某地某小学孩子上学、放学,几百米的路竟然打的士来回。我还听过一个“笑话”,某孩子上小学了,还不知道苹果怎么吃,因为在此之前,他所吃过的苹果,都是父母削好皮、切成块、再扎上牙签端到他嘴边的我不敢想像,做父母的这样“舔犊”,这些孩子该如何成长,或者说,孩子长大后会是什么样? 还有社会上那些形形色色、多如牛毛的课外辅导班,多少家长趋之若鹜,“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学”这四座大山,让多少孩子失去周末、失去假期、失去阳光、失去健康、失去天真、失去快乐。难道,这些就是我们现在做父母所给予给孩子的?

我想用一个孩子在某天21:48发的一篇微博作为结束语:

DDMM(爹爹妈妈)都忙,没回家吃饭;他们还没到家,我就睡着了希望DDMM不要太忙,多点陪我

静心想想,和我们的父母想比,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也许很简单:多点时间,陪陪孩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0f01f54693daef5ef73da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