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素材:名著阅读 (十七)《飞向太空港》

2022-12-29 02:02: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素材:名著阅读 (十七)《飞向太空港》》,欢迎阅读!
太空港,浙江,名著,中考,素材



(十七)《飞向太空港》

【作者简介】

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现居北京,当代著名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他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还被网民称为“最有良知的作家”。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拥有众多读者;《中国863是国内第一部书写高科技的作品,科技界、知识界、文学界反响强烈;《全球寻找“北京人”》传播海内外,并由此刮起一股寻找“北京猿人”的热潮;而反映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在人心》,不仅获得鲁迅文学奖第一名,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作品导读】

美国的卫星要上天,既不选择本国的航天飞机,也不选择法国的“阿里安”,却偏偏选择了中国的火箭;且发射地点竟在四川大凉山深处一个原始的大山沟。这本身就是一部传奇。

《飞向太空港》写的正是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书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山沟里携手合作的秘密与友情,也有中西方两种文明在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作品节奏紧凑,张弛有致,大开大合,收放自如,充分展露了作者吞吐与消化大吨位题材的气魄与潜能。该书打破了中国几十年来写科技题材的传统的思维模式,开创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

【人物形象】

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温文尔雅,气度非凡,既有学者的派头,又

上官世有外交家的风度,思维敏捷,卓有远见,他对中国的航天技术水平及队伍的现 状情况是熟悉的,而且对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有着较清醒的认识。

性格特点:废寝忘食、忧国忧民、温文尔雅、思维敏捷、卓有远见。 中国长城工业公司执行副总裁,负责开展把长征三号火箭打入国际市场的工作。留着贺龙式的小胡子,与陈寿椿、黄作义为首组成了航天开发十

乌可力

人小组,开始了中国空间技术走向世界的早期活动。 性格特点:大胆、聪明、沉稳、有创造力、胸怀宽广。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导弹之父1935年赴美求学,第二年便投师于当代力学大师卡门的门下,参加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开始了对火箭、空气动力学、导弹等领域的研究。后来,他担任了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

钱学森

进实验室的负责人,并被当时的美国学术界公认为力学界、应用数学界和火箭技术的权威学者之一。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性格特点:爱国、好学、严谨、创新、奉献。

任新民,非常质朴,看上去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干瘦老头儿;他就是中国通信卫星工程五大系统的总总师。他外表看似普通,内心却博大宽广,与众不同;他办事认真,从不摆架子;他是一位不喜欢走老路的人。曾荣获两弹一星

任新民

勋奖章。他与钱学森等五位专家获得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颁发的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性格特点:温和、普普通通、博大宽广、专心致志、废寝忘食,有强烈的荣誉



1




感和责任感。 谢光选,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致力于中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的开拓和发展,为中国的火箭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攻克高空失重场二次启动氢氧发动机技术难关的国家,使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率先进入国际市场。他,留着

谢光选 平头,两鬓斑白。凡接触过谢总的人都知道,谢总爱笑。他的笑声洪亮、爽快、

潇洒,极富感染力。他体格健壮,满脸红光,随便往那一站,就让你感到特别的可靠。

性格特点:敢说敢当、能说能讲、风趣幽默、爱笑、爱散步、爱跳绳,善于群策群力。

她是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副总设计师。她满身土气,一点没有大专家的风度。其实,她并不土,她洋多了,她曾在世界第一航天大国苏联,喝了整整七

王之任 年的洋墨水。她心里装着的,是一个急欲腾飞的祖国。她曾获航天工业部劳动

模范称号。

性格特点:朴素、温柔、土气、重视知识、废寝忘食、有责任心。 【写法鉴赏】

1.对一个大型事件进行了全景式的驾驭与表达;突破了事件本身的局限,力求运用一个超越事件的“高视点”对事件进行观照与思考。

2.既注重报告事件过程的完整性,又非常看重对人物不同性格、不同命运、不同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的表现。

3.情节与人物交相辉映,场面与细节相互依存,作者与作品融为一体。 4.使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努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主题透视】 《飞向太空港》通过写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描绘了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的历史长卷,将中国研制和发射火箭、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的历史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科学家的群体形象,歌颂了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荣誉与尊严勇于开拓,不畏失败,敢于承担责任的科学精神,歌颂了他们的卓越贡献,真正弘扬了中国精神。

【阅读感悟】

《飞向太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此次卫星发射的全过程,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

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沿着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不断发展。几代航天人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阅读《飞向太空港》,有助于我们具体了解这种精神的实质,也能激励我们立志奋进,砥砺前行。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13156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