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柳

2022-11-13 07:1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中的柳》,欢迎阅读!
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柳



柳是古往今来的诗人们非常钟情的对象,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审美意象之一,因此也就形成了后世情趣盎然的柳文化。折柳送别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古人赠柳,寓意有二:是柳树易生速长,对生长环境要求低。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宋代朱敦儒的《柳枝江南岸》词:“江南岸,柳枝;江北,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词中六次出现“柳枝”,把离别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象征故乡柳多种于房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就抒发了李白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柳絮喻愁柳絮飘忽不定。常喻作愁思。如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就形象地诠释了他愁绪之多、之深。

以柳喻美因为柳枝轻柔细长,姿态动人,所以古人多以柳喻美丽的女子。柳叶初生似睡眼初展,故称“柳眼”。女子秀眉细长如柳叶,喻为“柳眉”。女子身腰若柳条柔软,故称“柳





1 3


腰”。

插柳赏柳我国古代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至宋时这种习俗更盛。而赏柳是古人清明踏青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点,从许多关于清明的诗词可以看出来,如宋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戴柳射柳古人云:“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寓永葆青春之意。同时柳又是生机蓬勃、极易长大的速生树木,因此戴柳又有前程发达之意。相传黄巢起义时,曾规定戴柳为号,就是取其生机勃发、容易成功的寓意。现在我国北方及闽台等地还有清明戴柳的习俗。

射柳是古人在清明前后开展的一项娱乐活动,即在距离柳树一百步远的地方。用弓箭射击悬挂的柳叶。这一活动起始于战国。流行于汉朝,至唐时,被官方确定为正式比赛项目。 爱柳名柳据说春秋时的柳下惠,本并不姓柳,因为爱柳才改姓柳。东晋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北宋欧阳修曾在扬州种,人称“欧公柳”;清代蒲松龄临泉卜居,泉边栽柳,自称“柳泉居士”:清末名将左宗棠出征西北时,命令军队在河西走廊沿途种柳,长达数千里,人称“左公柳”:现代画家丰子恺、史学家陈寅恪曾分别将书斋取名为“小柳屋”“寒柳堂”。 杨柳陌路旁栽杨柳的道路,多用指分别之处。如王维《观别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16aef574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8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