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的诗意栖居

2023-06-22 03:0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童真的诗意栖居》,欢迎阅读!
栖居,诗意,真的

童真的诗意栖居

作者:罗琼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40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新增儿童诗阅读要求,体现了儿童诗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也吸纳了大量的儿童诗,体现借助儿童诗发展儿童语言能力,培养儿童良好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质,激发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的深刻用意,通过儿童诗歌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儿童诗;艺术特征;实施策略 一、教育现状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下称《课标》)提到: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部编版语文教材在整个小学阶段也编排了大量的儿童诗,从教材编选思路来看,体现了重视儿童诗在教学中发展儿童语言能力,培养儿童良好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质,激发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和艺术赏力的深刻用意。通过儿童诗歌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二、儿童诗的艺术特征 (一)真实性

童真是儿童诗的一把量尺。真实性是立足情感的真实,而不是一味对所见到的事物的铺陈,在真实的事件和情感中,具有强烈的内视角表达,把心里的情感表达出来,投放到富有诗意特征的真实事物当中,是儿童诗最宝贵的元素。

我们来看这首《雨》:/像个孩子/一会跳西,一会跳东/却没有人管他//像个乐师/一会弹琴,一会吹箫/却没有人管他/唉,我却天天被管/要是做一个雨孩子/那该多棒!小作者先是写出了雨的自然态,接着进入内视角,写心中的雨,这心中的雨是带着声音的,且有些随意,由此进入更真实的自我审视,在体察世界万物的同时,把真实的感受和思考注入文字,充满童真、孩子气。 (二)陌生化

这种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违反人们的常识性认知,造成陌生的感觉,给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以新的意义和新的情感,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语言艺术。儿童,由于心理因素和年龄阅历的局限,常常会随意关联一些符号或词汇,造成客观上的陌生化。比如这首诗:太阳使


足了劲儿/把种子拽出被窝/把河流拉出袖口/哼,谁都别想偷懒。短短几行,把太阳出来了,种子生长了,河流流出山野的具象,写得充满童趣,土地被写成被窝,河流仿佛也是在太阳的袖子里藏着的,这样不太符合常态的处理,恰恰就是陌生化的诗意。 (三)跳跃性

闻一多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出无穷花样,装下无限的内容,这种弹性,就是语言的跳跃性。儿童诗在表达上会出现语句上的不连续、词序上的颠倒、助词等虚词的省略,不仅是语言跳跃性的体现,也是思维的张力。

比如这首《荷叶》荷叶真奇怪/口口声声说要喝水/到它嘴旁边/它又不喝/捧在手里/小心地藏起来,整首诗把荷叶当作人来写,跳跃自如,童趣盎然。小诗人在这首诗里构建了两个诗歌世界,一个是诗里的世界,一个是诗外的世界。诗里头的是一双儿童的眼睛,有些调皮,有些不耐烦;诗歌之外是儿童温软的心,对世界的好奇,对万物的爱,都在一个字的余音里袅袅升起,无限葱茏,生气远出。 (四)关联性

这里说的关联是语言能力和情感表达的关联,一方面指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类比,另一方面指的是远距联想。关联性,是语言文字自由表达的一个指标,儿童诗的关联性表现在事物之间的形象关联和意象关联,是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窗口。

看看这首《沾染》一块手帕/能染出很多颜色/那是夏天的颜色/那是大自然的颜色/能粘出很多东西/那是夏天的形状/那是童年的形状/将它刻在心里/永远也抹不去。小诗人在物我观照中的自由往返,通过最后的独白将它刻在心里/永远也抹不去,将诗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深度。沾染的是手帕,也是童年时光童年这一抽象概念在具体的颜色形状中立起来了,沾染的手帕与童年紧紧关联,恰当又具有深意,在这种自由关联中,诗歌中的意象也就生发出咫尺天涯的美感。 三、儿童诗的教学策略 (一)阅读

阅读浅近的儿歌,增强阅读兴趣,大量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法宝,儿童诗也不例外,在阅读中学习语言表达的程序,熟悉文字运用技巧。《谁和谁好》《夜色》《动物儿歌》等篇章朗朗上口,以这些课文为抓手,《读读童谣和儿歌》为载体,在大量朗读基础上,学生的语言被激活,表达有支点,真实充满童趣。儿童诗的阅读更讲求自由自主阅读。有充足证据显示,自由阅读更能激发语言发展,提升语言能力。


(二)摹仿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创作过程是摹仿,摹仿的对象是事件、行动、生活。低年级的诗歌教学从摹仿句式开始,用相应的修辞说一句话,慢慢练习截句,写一个有亮点的句子。到了三年级,孩子可以借助一个画面进行摹仿诗作,画面摹仿最能体现孩子的个性化情感表达。另外也可以借助音乐,甚至自然物象、生活场景等等进行摹仿性诗歌创作。 (三)修辞

修辞是诗歌文采的一把钥匙,当然我们谈到的儿童诗在文采方面不过多要求,但是熟练的修辞会产生更加丰富的诗意。小学生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想象,在诗歌中也可以穿插使用,灵活的修辞会让诗的情感和节奏都变得特别丰富,朗朗上口。 (四)实践

诗歌实践,包括诗歌节的朗诵活动,诗歌比赛,还有针对性的诗歌活动。比如帐篷节,搭起帐篷在操场上,观赏夜晚星光,写一写夜晚主题,给月亮写信等儿童诗活动;丹霞地貌采风,可以通过观察,把人文和地理联系起来进行诗歌创作;寻味顺德,将美食与诗歌结合进行文化宣传等。

总之,儿童诗是童真的镜子,照见孩子的小小世界的多样和丰富,在人生路上走一段感知一段,希望这一段能成为生命色彩最快乐真实的底色和搭配,让孩子在诗的世界徜徉,在诗歌的力量中觉察自我的生长。 【参考文献】

[1]于晓菲.儿童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206):25-26. [2]靳慶华,周保梅,李泽民.美育视域下儿童诗教学:审美意蕴与课堂渗透[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09):6-820.

[3]王凤芳.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的编排特点与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2125):67-71.

(责任编辑:洪冬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190505de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