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度

2023-02-11 20:30: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风度》,欢迎阅读!
风度

风度

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口中的大丈夫不过就是有那样一种风度。谈到风度,在历史的江水中翻涌而出的是那司马天下血雨腥风的魏晋时期——魏晋风度。

所谓魏晋风度,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恬淡,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质朴,是诸葛卧龙躬耕南阳的沉稳睿智,是陶渊明归去自然的恬静安然。而这魏晋风度却是枭雄曹操开了先河,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推展到了巅峰。鲁迅曾在广州做过关于魏晋风度的长篇演讲并对嵇康赞赏有加。 当历史伴着滚滚江水席卷而来,嵇康的面容仿佛在万丈水波中愈发清晰,身着一袭丝质草绿色长袍,古铜色的皮肤与一派淡然的神情向外散发出一股“龙章凤质”,那短暂的魏晋也因为这样的风度凝聚了它所特有的文化底蕴,终在漫长的岁月里,散发出璀璨的光。

“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将交往长达二十年的友情画下句点。“君子百行,殊途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他过去喜怒不形于色,因为他清楚自己的秉性,相信他的竹林,依赖他的文字,他的友情„„可当他发现那信任变了质,那竹林中的风度已经污浊不堪,他慌了。嵇康终归不是神仙,他纵然能够使自己面对权贵无所畏惧,面对富贵不动贪念,在腐朽落后的社会独留一份高洁,在物欲横流的尘世保持一种清醒,却终归不能将朝夕相处的友人从万丈深渊救回。“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既然你我已不再志同道合,那就从此分道扬镳,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友谊走到这里,嵇康再也无法忍受,一封信,冲淡了时间,抹去了记忆。袒露自己的胸怀,揭开对方的伪装。他说“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竹林里谈空谈玄,心里却始终向往朝廷的恶势力,嵇康不愿同流合污,他真的伤透了心,而盛极一时的魏晋风度也从此走向终点。

每个时代都有那么些走在风口浪尖的潮流引领者。中国文化造就了中国特有的时代风度。一次社会风度的变革都是将我们引领至新台阶的基石,而那些走在风口浪尖的人最终却都将消散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嵇康,风流了一世,潇洒了竹林,优雅了人生,安静了岁月。那股平静与坦荡、超脱与淡泊使其将人生走向巅峰,将短暂的魏晋引领至时代的尖端。恍惚间,站在断头台的嵇康带着那把满是孤寂的古琴,轻拂衣袖,正襟危坐,舒缓眉头,一个个音符从指尖流淌,如空谷流水,清澈中又带有一丝痴迷,笼罩出一番冰雪初融的意境,又如雨后森林,在青草与泥土的芬芳中吹来丝丝凉风。激情处高亢激烈,抒情处婉转低回,嵇康将这曲《广陵散》奏成了时代的绝唱,悲怆的音符书写了他的人生。一代名士将其余温余热与最后带风度注入《广陵散》,向这个冷酷的世界发出最后的抗争,围众纷纷挥泪饮泣,“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弹罢起身,嵇康依旧淡然于尘世,于死亡,一腔正气化为清气,一腔热血化为长虹。“《广陵散》于今绝矣!活跃在文坛政坛半生,终于要退出这样一个寂寞的舞台了,绝的不是《广陵散》不是竹林,而是那翩翩魏晋风度。竹林依旧在,那年柳树依旧,只是斑驳萧条。《思旧赋》刚开头却忽然结尾。鲁迅说他当年不懂向子期的用意,后来才知道,人生事,欲说还休„„ 竹林七贤终归掩埋在了历史的尘埃中,而魏晋那个尘封的乱世也在不久走向黑暗,站在断头台的背影却愈发凄凉寂寞。或许他从来都不知道,那风骨所带来的力量,延伸至今,在信息时代依然有着不同凡响的影响力。嵇康的一生是精彩的,是光芒四射的,其风度是不朽的。但愿魏晋风度不死,竹林精神常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58791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0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