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研究

2022-04-01 14:2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范式研究》,欢迎阅读!
范式,研究

研究范式

一、范式的提出及其基本含义

“范式(paradigm”一词,原是指语法中的“词形变化表”一词,它的原意是表示磁性的变化规则。作为一种专门术语,“范式”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史家库恩(T.Kuhn)在《必要的张力(The Essential Tension(1959)一文中首先提出的:“教科书只是提出专业人员作为范式而接受的具体阶梯,然后要求学生„„„解题,这些问题无论在方法上还是在实质上都十分接近于教科书或相应的讲课给以引导的题目。”但是,这一术语的广泛传播以及被人们普遍的接受,还是与库恩的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有关。这本书的出版史仅有172页的小册子,但却引起了哲学、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各界的巨大震动。在这本书中,库恩使用最多的一个术语就是“范式”据英国学者马斯特曼Masterman,M.统计,库恩在这本书中至少以21种意思使用“范式”。通过分析,可以把这21种含义划分为三类:第一,形而上学范式,也叫元范式,如把“范式”当做一种有效地形而上学思辨,一种新的观察方式、一张地图、一种统帅知觉的条理化规则等;第二,社会学范式,如把“范式”定义为一个普遍承认的科学领域,象一套正当制度、司法裁决等;第三,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即以更具体的方式来使用“范式”,把它作为典型的问题和解答、一本实用的教科书或经典著作、实用的仪器设备、一个语法规范、一些供给的工具。把库恩的各种观点综合起来,他把“范式”解说为理论体系、研究规则和方法的“结构”,并认为它规范着研究者的价值取向和观察世界的角度,决定着问题的提出、材料的选择、抽象的方向、合理性标准的确立以及问题的解决,新旧范式的交替是科学发展的主要标志。

在库恩看来,范式有两个特点或标准:一是能够把一些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二是它能够知道这些拥护者进行解难题活动,所以范式对科学研究者既有心理上的定向作用,又有实际上的指导作用。

由此可见,所谓范式,是指从事同一个特殊领域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论的方法。范式代表了一种近乎固定的问题的解决方式。范式不是理论,但他对理论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由此推及到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范式,可以把它看做是课程研究者在研究课程问题时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论和研究形式、研究策略。 二、当今教育领域三大研究范式

自西方教育教育理论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梳理各个时期的关教育研究范式的观点有很多,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Popkewitz1984)的教育研究科学究范式分类:经验分析科学、符号科学与批判科学。当代一些学者则主张从女性主义、后现


代主义、新实用主义、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研究教育研究范式。Cohan等人建立在人们的“知识的质疑,认识,获得途径,传播方式的研究”这一认识层面上的,等分化出:实证的,规范的,解释的,自然的及批判的这三个进行科学研究的范式。但若从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观点及影响范围来看,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三个研究范式占主导地位。

(一)实证主义研究范式

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是圣西门的学生兼秘书孔德。孔德不仅建立了实证哲学体系,且致力于将实证的科学精神贯彻到一切知识领域之中。他主张把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诸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等应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认为只有将实证精神贯彻到人类知识的一切领域,才能为社会改造和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证主义的推动下,从19纪下半叶开始,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也开始引入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二)解释主义研究范式

l9世纪中叶,面对自然科学对人文科学的侵袭,德国的文化哲学家狄尔泰、历史学家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等一批有影响的社会科学家开始和自然科学斗争,为人文科学争取独立的地位。他们认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着巨大的差异,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自然是僵死的、无意识的;而人文科学研究人、人与人的关系及人的创造物。所以,狄尔泰指出人文科学能“套用”和“移植”自然科学的方法论。狄尔泰提出的“我们对自然进行说明,而对精神生活进行理解”的旗帜,奠定了理解作为人文科学方法论的根基。到后期,随着胡塞尔现象学的形成,经海德格尔、加达默尔进一步的扬弃,不仅把理解当作一种思维方式,而且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本世纪2O年代以后,以斯普朗格、李特、福利特纳、鲍勒诺夫为代表的文教育学派坚持了解释主义研究范式。成为了继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之后的又一影响较大的研究范式。

(三)批判主义研究范式

批判理论本身是在对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形成的。批判主义的社会学理论来源于黑格尔的辨证哲学马克思的批判哲学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其代表人物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姆、卢卡奇、葛兰西、科尔什。批判理论认为, 社会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实践, 而社会实践是对社会中不合理现象的改造。换言之, 社会学不是研究一般的社会行动, 而是研究能够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在对社会的看法上, 批判理论认为, 社会不是纯粹外在于人类的, 社会本身就是作为阶级的人的实践过程, 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所进行的特定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 批判理论认为, 个人都受到社会


上某种价值观、世界观的制约, 虽然个人并批判主义的社会学理论来源于黑格尔的辨证哲学马克思的批判哲学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其代表人物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姆、卢卡奇、葛兰西、科尔什。批判理论并不认为自己的理论是社会学理论, 而认为自己的理论是社哲学或是社会理论。 三、启示

21世纪是一个倡导多元、尊重个性的时代,随着人们对教育研究对象认识的深入,越来越意识到教育是人类社会一种最为复杂的社会现象,那么,对它的全方位的理解和把握也就不是一种研究范式可以做得到的,必须倡导一种多元的教育研究范式相互补充、互相融合。事实上,历史上存在的各种研究范式之间的关系并非矛盾对立、水火不容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的历史的联系,是互为补充、相互支持的,任何一种范式都无法单独回答解释所有的教育问题,它们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进行的研究。也惟有如此,才有可能实现对教育完整世界的真实理解与把握,达到对教育本然的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的真实还原。因此,正确地看待各种教育研究范式,以多元的范式去研究复杂的教育现象和活动,实现多种研究范式的融合,应该成为新的世纪里教育研究者从事研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参考文献

1.张武升,廖敏.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5,9:128-133

2..郝军,郝霄凤.教育研究范式的方法研究[J].内蒙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05315-17

3.刘亚楼,夏明涛.教育研究中的研究范式和评定标准[J]New YorkBasic Books,198349

4.崔允 . 范式與教學研究[J]. 課程.教材.教法, 1996,(08)

5.蔣新苗. 淺析庫恩“范式”的方法論功能[J]. 湖南社會科學, 1992,(0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6a30ec856a561252d36f5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