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情感性

2023-09-28 17:2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学的情感性》,欢迎阅读!
情感性,文学

文学的情感性

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第一、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1、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使人产生的情感愉悦的活动。审美活动关注的是其外在的形式和表象。

2、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自由协调的过程。

3、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的情感体验。

审美具有鲜明的个体特征,表现为每一个审美主体独特的情感体验;审美活动具有非功利和非实用的特征,所以审美感受可以跨越人际关系的障碍,而实现自由传达和交流,在社会群体中产生共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对审美价值评价不能孤立的看,而需要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考察。情感构成了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文学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情感、以情动人,情感因素在文学中具有主导性质,因此,情感性成为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重要特征。比如,中国古代文论十分重视文学审美中的情感因素。南朝诗论家钟嵘《诗品·序》中在文学的情感性上,提出诗歌创作的目的在于表达了人类与自然景物相遇时产生的各种心境,发人类在离合悲欢、死生穷达等不同社会境遇中产生的种种情感。学是个人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进行社会情感交流的重要方


式。

第二,情景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审美艺术是人类在一定思想观念指导下的创造活动,其中既表现了创造者的感性直观,也融合创造者的理性观念。因此,是直观与认识、情感与理性的相统一。文学中,情感与理性的统一应遵循文学创作的特殊规律,达到水乳交融、浑然无间的状态。

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认为文学与抽象的书本知识和理性观念无关,文学作品中具有审美性质的特殊内容和趣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7537375b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