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2022-04-01 06:1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名词解释,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台阁体: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茶陵派:明代前期以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更多地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等有细致的研究。较强调对诗文独立审美精神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台阁体”及其末流浅弱的诗风,

而在散文创作上,则与台阁体没有太大的差别。 前七子:明中期以李梦阳为首的文学群体,他们一方面反对台阁体空洞冗踏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特征

后七子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起来抨击“台阁体”,他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复古口号相号召,本欲纠正“台阁体”的流弊,但多泥古未化,重在模拟,成就不大。

唐宋派: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他们从学秦汉转为学唐宋,是要借与当时距离不远的唐宋名家比较通顺的文风,写出自己的个性,因此,他们的创作中也较多表现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其中文学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其散文的长处在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琐事及普通人物,状情摹态,细心刻画,寄寓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 因此读来使人感到真切生动,回未无穷。

童心说:《童心》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贽的一篇文章。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提出了他的文学进化论观点。他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李贽的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

公安派(公安三袁)公安派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他们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艰深古奥,诘屈聱牙,表现了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艺术上多能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

竟陵派 晚明时期继“公安派”而起的是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也不满“公安派”的纤巧轻浮,主张从古人诗文中求“性灵”,从而流入诡怪的僻路。创作上也以小品文见称,刻意追求“幽深孤峭”的风格,成就不高。

吴江派:以沈璟为首的戏曲流派。他曲论的核心是对“场上之曲”的强调,具体表现为格律至上和推崇语言“本色”。这是为纠正案头之曲的弊病,纠正骈俪堆砌辞藻而提出来的。但他将这一点加以绝对化,根本无视戏曲还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吴江派的成员多为沈璟的子侄、门生和追随者。

临川派:以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追随汤显祖艺术风格的临川派作家主要有吴炳、孟称舜和阮大铖等人。他们大多只是继承了汤显祖注重文采、才情,不受形式、格律约束的特点,而忽略了汤氏注重立意、以情反理的思想追求。

临川四梦: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有《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作者戏剧创作的全貌,其中又均与梦有关,故而合称“临川四梦”。

梅村体:指吴伟业的七言歌行。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有《梅村集》。吴伟业诗中最具特色的是那些描写明末清初重大历史事件的七言歌行,深情婉转,韵味悠扬,颇得初唐四杰及白居易诗的神韵,号梅村体。代表作有《圆圆曲》、《永和宫词》、《琵琶行》、《松山哀》、《雁门尚书行》等,久为世人传诵。

神韵说: 清代入仕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

格调说: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肌理说:清代作家翁方纲提出“肌理说”。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性灵说: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阳羡派(词史)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浙西派: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常州派:干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到此风气影响,这时期的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便是这种差异的表现。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他的词气势雄健,风格俊逸。词风较为质实,但其内容范围仍然比较狭窄。

桐城派:清代最著名、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人方苞,刘大槐继之,姚鼐集大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因而得名。他们继承了古文传统,提出“义(文章内容)(文章作法)”主张,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散文创作也取得可观成就。桐城派由清初发端,兴盛于中叶,余绪直至晚清。

江左三大家:指的是清初的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他们均由明入清,特殊的境遇使得他们一方面留恋旧朝(明)一方面又不得不侍奉新朝(清)内心深处充满矛盾,经常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三人在诗风上有较大的差别,其中钱谦益和吴伟业的成就较高,影响较大。

神怪(魔)小说:古小说的一种,尚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

章回小说:(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分回标目,把复杂的故事情节分为若干段落,每个段落称为一回。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概括本回故事的主要内容,称为回目。凡是采用这种形式写的长篇小说,就称为章回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是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在清初蔚为大宗。它的情节多为固定模式: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总的倾向是存情去欲。这种倾向一方面是对明末主情思潮的修正,另一方面又对《红楼梦》的创作提供了正反两方的经验。

《清平山堂话本》: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共60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29篇一般学者认为它们基本上保存了宋元明以来的一些话本小说的原貌,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熊龙峰小说四种万历年间书商熊龙峰也刊印了一批话本小说,今存仅四种,藏于日本内阁文库,1958年由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合在一起排印出版,定名《熊龙峰小说四种》。包括《张生彩鸾灯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和《孔淑芳双鱼扇坠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b39f1452d380eb62946de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