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剧目《莲花》的风格与特点

2022-12-24 04:1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剧目《莲花》的风格与特点》,欢迎阅读!
莲花,剧目,特点,风格



论剧目《莲花》的风格与特点



在中国,每个民族的舞蹈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这与环境、风俗、民俗、生活习惯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藏族舞蹈地域的特殊性,有着很强的地域风格。本文将通过藏族民间舞《莲花》探讨藏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



一、剧目《莲花》的内容与形式

1、剧目《莲花》的结构与布局

《莲花》是一个独舞。独舞的好处是重点明确,直达主题,能抒发主题情感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样,在舞蹈中,没有特殊的结构,采用了意向化的表演,多用藏族舞的表现形式完成了这样一部赏心悦目的作品,在舞台方面,没有过多的道具,只有一个意象化的莲花存在,这个莲花又是少数民族所用祭祀的道具,两种意向化的结合,通过舞者舞蹈动作的表达来展示情感,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意向化的舞蹈能让观众身临其境,产生一些思考。同样,它从结构与布局还有舞蹈动作来看,都没有超出民族舞的范畴,运用藏族这样含蓄的舞蹈形态去表达,更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2、剧目《莲花》的题材和主题

剧目《莲花》通过莲花的意境表达了舞者对于真善美的意向追求,它赞颂了人类对于真爱真善之本源的执着追求及美好的愿望。莲花生活在水边,扎根于淤泥之中,在周敦颐的诗中也有提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是高傲的存在,是智慧与独立的象征。藏族舞《莲花》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莲花的意向去创作舞蹈,通过舞蹈将这样纯洁青莲的感情融入到动作中,内敛的表达。心思可谓高明。



二、剧目《莲花》的整体特征 1《莲花》中藏族舞蹈的形态特点

极简主义的舞蹈剧目引人瞩目之处就在于它的动作和情感表达方面,这样的舞蹈灵魂在于舞者本身,舞者的动作质量关乎情感的表达,直接影响了观众的欣赏度。剧目《莲花》运用了大量的藏族舞蹈中的形态特点,舞蹈整体有着鲜明的藏族舞蹈的气息,这样的运用保留了藏族民间舞的特点,让观众得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藏族舞蹈。



首先,我们从上半身的律动特点来分析。传统藏族民间舞中上肢运动有一个其眉晃手的基本动作,其特点是双手下垂,腕部与肘部曲张,手腕的力气带动整个臂部运动,双手在胸前晃动并交替运动,左右手各画圈。在剧目《莲花》中的开场,舞者在舞台中央祭祀用的道具边上左右运动着,上半身的运动遵循着




眉晃手的这样的律动特点,展现出藏族舞蹈的特色,这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所以藏族舞蹈里充斥着对神的仰慕。



在舞蹈中,手部运动也是十分重要的,藏族舞蹈中的晃盖手动作要领在舞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动作要领是: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在剧目《莲花》中的第三分钟二十五秒,舞者使用这个动作多次。藏族舞蹈相对于其他民族舞是略微套路化的异域风情,多是这样的动作明显可以看出藏族舞蹈的普遍性。这个动作十分优雅有力,展现出舞者体态的灵性,另外这样的动作类画画,展现藏族人民的艺术创作灵感。



藏族舞蹈的下肢律动讲究一个颤字,膝盖部位习惯性的颤抖类欲动,脚步又像踢踏类的颤塌律动,具体表现为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匀,可进、退、转体,在舞蹈《莲花》4分左右,舞者运用了这样的颤踢踏步,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变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条腿动作时,踏地与抬起另一只腿同步,颤时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整个身体处于灵动的状态。



雅鲁藏布江地区的藏族舞蹈中圆圈舞的基本动作在本剧中也有所呈现,在剧目《莲花》的512秒时,舞者的动作可观赏性很好,这是圆圈舞的表现。松弛的膝盖配上准确的节奏,退踏步与手部结合,非常有律动感。



总之,在剧目《莲花》中,使用了大量的藏族舞的形态动作特点,表达了舞者对于藏族舞的尊重,另外由于藏族人民的信仰与特定的民族性存在,其风格特点又与其他民族舞有所不同。

2《莲花》中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由于其历史特殊性,与一般民族舞蹈不同。西藏地区属于中国最先被压迫的地区,加上高原地区空气本身就是稀薄的,他们的整体服装装饰比较重,例如着皮靴。所以藏族舞都是以下往上的这个形式来表现的。人们希望被解放,向往自由、向往解放。所以他们的舞蹈风格是有点拘束的。他们的舞蹈总是把身体压低,慢慢的向上,观众都能感觉到,在藏族的舞蹈中无论是音乐,比如翻身农奴把歌唱等这类歌词也好,舞蹈也好,都表达着藏族人民的情怀。腰以上是直的,腰往下是弯曲的,在移动的时候,膝关节总是伴随这律动慢慢的移动,从下往上走,最后收的时候也是回到下肢,但是上半身始终保持笔直状态,气息保持顺畅,慢慢放松。



在《莲花》中这样的风格特点依旧被保留,舞者围绕着烛台祭品舞着,时而奔放,但微微的拘束感总是充斥整个舞蹈,这说明藏族舞的情绪表达是含蓄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得他们的情感表达趋向于内敛,在舞蹈中表现为动作要领与风格,藏族舞不像傣族、佤族等民族舞蹈的热情奔放,他们的感情融于舞蹈的肢体动作里,微微内收,但张力十足,在上半身与下半身完美配合的舞蹈间,手足间展示着整个藏族的情感。






《莲花》是藏族舞蹈的一个大缩影存在,它的动作,风格更像是艺术化了藏族舞蹈,节奏的动率更加平整,情感表达更加完整,在传统的藏族舞中并不是这样,他们的感情总是藏在舞蹈里,若影若现,在观众的眼里好似躲在花丛里的浪漫女孩,你必须认真的追寻才能得到,在这样的风格下的藏族舞蹈着实是赏心悦目的。



藏族民间舞是一种流传广泛的民间现象,当强烈的征服欲望和征服自然的欲望由于缺乏手段而难以实现时,舞蹈就是宣泄感情的存在。通过这种舞蹈,藏族人民强烈意识到他们存在的价值,他们意识到自己和群体的巨大潜力。藏族舞蹈告诉人们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他们对上帝和生命的崇敬。舞蹈动作的内涵、舞蹈所表达的信仰,通过舞者的肢体来体现,使舞蹈内容中的感情得到升华,造出独特的审美特征,蕴含着高超的艺术水平。



作者简介

文艳,性别:女,出生:1984年,籍贯:湖北宜昌,职称:二级演员 学历:大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e41ede85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