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第1章《乡土本色》精读提纲(学生版)

2022-04-19 17:21: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土中国》第1章《乡土本色》精读提纲(学生版)》,欢迎阅读!
乡土,学生版,精读,提纲,中国



第一章《乡土本色》精读提纲



一、章节阅读指导

《乡土本色》作为《乡土中国》的第一章,对全书内容具有 作用。“乡土”即家乡的土地,可借指 “本色”即事物的本来面目、性质或品质。“乡土本色”可以理解为“家乡的本质” 。结合首段文字看,这里的“家乡”并非指某人或某类人的故乡,而是指“ 。作者在首段提出了全书的核心观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即中国社会的本色是

作者认为,要理解中国社会的乡土性,首先要从乡下人与 密不可分的关系说起。中国拥有大量的农业人口,“乡下人” (农民)才是中国社会的根基。农民以种地为生,靠泥土生活,在泥土中创造文明,也受泥土的束缚。“土”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农业社会的使定, ;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中国农民因现实的需要

聚村而居的居住方式产生了“地方性”的限制,使不同村落间的人互相 ,而村落内的人又彼此熟悉,构成了拥有独特 与生活方式的、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因时间而熟悉、 、因规矩而自由的关系;人对自然物的认识也是从熟悉中获得的一种个别的 的认识。

基于对中国社会乡土性形成原因及影响的分析,作者在尾段对乡土社会的发展命运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在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的过程中,乡土生活中原有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会逐渐产生弊端,阻碍其自身的发展。

二、段落大意归纳

本章共十七个自然段。各段段意如下:

第一段: 。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第二段:我们的民族与土地分不开, 第三段: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提纲 1 / 3






第四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 第五段:农民黏着于土地, 第六段:即使因为繁衍, 第七段:

第八段: 对中国乡土社会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第九段:

第十段: ,乡土社会的生活富于地方性。 第十一段: 乡土社会是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第十二段: ,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 第十三段:在彼此熟悉的社会中, 第十四段:乡土社会的信任源于 第十五段:生活在乡土中的人 第十六段:乡土社会中, 并从中获得个别性的认识。 第十七段:在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 三、思维导图





四、词语释义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提纲 2 / 3






1. 三条大河:指长江、黄河、珠江。

2.史禄国:本名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希罗科戈罗夫18871939俄罗斯人类学莫基者,现代人类学先驱之一。他1922年移居中国,后半生有近二十年方中国度过,绝大部分著作也在中国出版。1933年收费孝通为弟子,指导他从事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为中国民族学和人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为《通古斯的社会组织》

3.《一曲难忘》:讲述波兰作曲家弗里德里克肖邦真实经历的音乐电影。1821年,波兰惨遭沙俄侵略,肖邦投身革命,因触怒总督而前往巴黎避难。临行前,他的妹妹抓起一把土包好,双手捧给肖邦说:“弗里德里克,这是波兰的,你永远不要忘记!”肖邦接过故乡的泥土,心中百感交集。

4. Tonnies:斐迪南滕尼斯(18551936) , 德国社会学家。他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及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本质的实质性科学,并把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和特殊社会学。代表作有《共同体与社会》社会学引论》等。

5.Durkheim:埃米尔涂尔干(18581917) , 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他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并列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代表作有《自杀论》《社会分工论》等。

6.囿住:此处指被局限、被限制居住在某处。

7.契约:指依照法律订立的正式的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8.流弊: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提纲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502c6fff6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2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